成语

捐金抵璧

指不重财物。

捐金抵璧

读音(发音): juān jīn dǐ bì

详细解释(意思):指不重财物。

出处(典故): 语本晋·葛洪《抱朴子·安贫》上智不贵难得之财,故唐虞捐金而抵璧。”

示例: 陛下贞观之初,动遵尧舜,~,反朴还淳。★唐·魏徵《十渐不克终疏》

捐金抵璧成语接龙

成语"捐金抵璧"逐字解释

"捐"字解释:捐 

 (形声。从手,胦声。本义舍弃)

 同本义 

 捐,弃也。--《说文》。按,粪除秽污谓之捐。故寺人谓之中涓。以涓为之。

 捐殡。--《谷梁传·宣公十八年》。注弃也。”

 而国无捐瘠者。--《汉书·食货志》。注骨不埋者。”孟康曰捐,谓民有饥相弃捐者,或谓贫乞者谓捐。”

 捐金于野。--《后汉书·列女传》

 捐失成功。

 又如捐世(弃世。人死的婉辞);捐馆(指弃房舍,死亡的婉称。也作捐馆舍”);捐身(牺牲生命);捐却(抛弃);捐灰(丢弃尘土)

 除去;废除 

 捐不急之官。--《史记》

 捐juān

 ⒈捐助,献出财物~献。~款。~衣~物。

 ⒉抛弃,舍弃收~废物。为国~躯。

 ⒊税收的名目房~。苛~杂税。

 ⒋除去~不急之官(除去无关紧要的官)。
"金"字解释:金〈名〉

 (会意。金文字形。从人(表示覆盖),从土,从二。从土”,表示藏在地下;从二”,表示藏在地下的矿物。本义金属)

 金属的通称或金属总名 

 金,五色金也。黄为之长。久埋不生衣,百錬不轻,从革不违,西方之行,生于土,从土左右。注象金在土中形。--《说文》

 西南之美者,有华山之金石焉。--《尔雅·释地》

 系于金柅。--《易·妒》

 惟金三品。--《书·禹贡》。注铜三色也。”

 项掣金锁。--唐·李朝威《柳毅传》

 又如五金(指金、银、铜、铁、锡,泛指金属);白金(铂的通称;古代指银子);金背(镜子);金钥(门销或金属门

 金jīn

 ⒈金属元素之一。符号au。通称"金子",黄赤色,质软,延伸性强,它是一种贵重金属。可做硬币、日常生活用品、装饰品等。

 ⒉金属的通称五~∠~。

 ⒊钱现~。奖~。基~。

 ⒋〈喻〉尊重,尊贵~言。

 ⒌〈喻〉坚固~石之交。固若~汤。

 ⒍打击乐器~鼓齐鸣。

 金jìn 1.一说通"唫"。参见"金舌弊口"。
"抵"字解释:抵 

 (形声。从手,氐声。本义挤,推)

 同本义

 抵,挤也。--《说文》

 抵,推也。--《广雅》

 抵,距也。--《汉书·梁怀王揖传》注

 又如抵掎(排挤攻击);抵斥(排斥);抵排(排斥;抵触)

 抵赖,拒不承认事实 

 延年抵曰。--《汉书·田延年传》。注拒讳也。”

 又如抵讳(抵赖;不认账);抵谰(抵赖,拒不承认)

 抵挡。抵抗,挡住压力 

 触犯 

 抵偿 

 伤人及

 抵 dǐ

 ①支住;顶住;挡住~触、~挡、~住门。

 ②抵偿~债、~命。

 ③抵消收支相~。

 ④相当一个~俩。

 ⑤到达~京。

 【抵偿】用同等价值东西赔偿或补偿。

 【抵触】跟另一方发生矛盾~情绪。又作牴触。

 【抵抗】用力制止对方的进攻。

 【抵赖】用谎言和狡辩否认自己的过失或罪行。

 【抵牾】矛盾;冲突。又作w牾。

 【抵销】两种事物的作用因相反而互相消除。

 【抵御】抵挡;抵抗。

 【抵趾板】推铅球用的设备。为一弧形白色木板,固定于圆圈前,运动员推球时不得触板。

 【抵制】

 ①阻止有害的事物,不让它侵入或发生作用。

 ②由于对重大问题有原则分歧,因而对有关的组织或活动不承认、不参与。

 抵zhǐ 1.侧击;击。 2.弃掷;投掷。

 抵dī 1.公羊。
"璧"字解释:璧 

 (形声。从玉,辟声。本义平而圆,中心有孔的玉)

 同本义 

 璧,瑞玉环也。--《说文》

 肉倍好谓之璧。--《尔雅·释器》。注肉边好孔。玉人,璧好三寸。”

 璧者,方中圆外。--《白虎通》

 宏璧。--《书·顾命》。郑注大璧,度尺二寸。”

 以苍璧礼天。--《周礼·大宗伯》

 如圭如璧。--《诗·卫风·淇奥》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奉璧奏秦王。

 又如璧不可以防寒(比喻物品虽然贵重,但无实际的用处);璧雍(璧堂。古代天子所设的太学。外形

 璧 bì扁平、圆形、中间有孔的玉白~。

 【璧还】敬辞。用于归还别人原物或辞谢赠品。

 【璧谢】敬辞。退还原物,并表示感谢(多用于辞谢赠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