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东跑西颠

比喻到处奔走。

东跑西颠

读音(发音): dōng pǎo xī diān

详细解释(意思):比喻到处奔走。

出处(典故): 周立波《暴风骤雨》十四他和他的那个组,打地,评等级,品好赖,臂青苗,东跑西颠,整整地忙了五天。”

示例:

第二个字为"跑"的成语

成语"东跑西颠"逐字解释

"东"字解释:东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同本义 

 东,动也。--《说文》

 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白虎通·五行》

 东方木也。--《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

 东君,日也。--《广雅·释天》

 东邻。--《易·既济》。虞注震为东。”

 东方者,阳也。--《白虎通·情性》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又如关东;旭日东升;东夏(指中国东部);东朝(东宫);东极(东方边远之处);东君(神话中与西王母相对的东王公);东坦(女婿);东裔(东
"跑"字解释:跑 

 急走 

 跑,趵也。--《广雅·释言》

 红缰跑骏马,金镞掣秋鹰。--唐·马戴《边将》

 又如长跑(长距离跑步);跑解马(表演马术);跑冰(滑冰;溜冰);跑竹马(民间娱乐活动之一种);跑搭(奔走,奔忙);跑路(奔走);跑踏(奔走;奔忙)

 逃走;躲避 

 你当真叫他回去,跑不了一顿饱打。--《老残游记》

 又如逃跑(逃走);别让特务跑了;跑走(逃走;走掉)

 走;走路 

 为某种事物或利益而奔走 

 跑páo兽用脚刨土~槽(刨槽根)。虎~泉,在杭州。

 跑pǎo

 ⒈奔,快速移动~步。赛~。火车~得快。

 ⒉走,逃~路。逃~。敌人~不了。

 ⒊漏出,挥发~电。~气。~油。

 ⒋为某种事而奔走~街。~马头。
"西"字解释:西 

 (象形。据小篆字形,上面是鸟的省写,下象鸟巢形。西”是栖”的本字。本义鸟入巢息止)

 同本义 

 西,鸟在巢上,象形。--《说文》

 棹歌惊起乱西禽,女伴各归南浦。--《敦煌曲子词集》

 又如西迟(游息,流连。同栖迟)

 往西走;向西去 

 西通巴蜀。--《三国志·诸葛亮传》

 何时复西归。--《乐府诗集·长歌行》

 从小丘西行……--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又如西上(向西去);西驾(皇帝的车驾西行);西夕(太阳西下而天黑)

 西 

 方位

 西xī

 ⒈方向,日落的一方,跟"东"相对~方。~部。由东到~。

 ⒉泛指欧、美~洋。~餐。~装。
"颠"字解释:颠 

 (形声。从页,真声。本义头顶)

 同本义 

 颠,顶也。--《说文》

 班序颠毛。--《国语·齐语》

 诲于华颠胡老。--《后汉书·蔡邕传》

 又如颠毛(头发);颠顶(头顶);颠童(形容老人头发稀少)

 泛指物体的顶部 

 如颠日(天日,天空的太阳);颠杪(顶端末梢);颠委(指水的上源和下游)

 马的额头 

 有车邻邻,有马白颠。--《诗·秦风·车邻》

 本,始 

 聊书其颠委以为之记。--清·王士祯《西城别墅记》

 古县名 

 颠 diān

 ①头顶华~(头顶黑白发相间)。

 ②同'巅',高而直立的东西的顶端山~。

 ③上下振动~簸。

 ④跌落;倒下~覆。

 ⑤同'癫',神经错乱。

 【颠簸】(乘坐车船时因道路不平或遇到风浪而)上下震动。

 【颠覆】采用阴谋手段从内部推翻合法政权。

 【颠沛流离】生活困苦,四处流浪。

 【颠扑不破】无论怎样摔打都弄不破。比喻思想、理论正确,无法驳倒。

 颠tián 1.见"颠颠"。 2.通"阗"。充满。参见"颠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