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东捱西问

指四处探问、打听。

东捱西问

读音(发音): dōng ái xī wèn

详细解释(意思):指四处探问、打听。

出处(典故): 《平妖传》第十五回这些众人当一场生意,见神见鬼,东捱西问,那有消息。”

示例:

第二个字为"捱"的成语

成语"东捱西问"逐字解释

"东"字解释:东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同本义 

 东,动也。--《说文》

 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白虎通·五行》

 东方木也。--《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

 东君,日也。--《广雅·释天》

 东邻。--《易·既济》。虞注震为东。”

 东方者,阳也。--《白虎通·情性》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又如关东;旭日东升;东夏(指中国东部);东朝(东宫);东极(东方边远之处);东君(神话中与西王母相对的东王公);东坦(女婿);东裔(东
"捱"字解释:捱 

 遭受;忍受

 这无情棍棒,教我挨不的。--关汉卿《元曲选·窦娥冤》。

 又如挨打;挨批

 拖延;磨蹭

 你们不替洒家打这夫子,却在背后也慢慢地挨。--《水浒传》

 等待

 好容易挨到三点半钟。--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困难地度过或走过

 只得挨过此岭,且去沙角镇上了任,却来打听。--《清平山堂话本》。

 又如挨日子(拖延时日);那时候挨一天算一天;挨了一年又一年

 捱 ái (△挨)

 ①遭受,亲身受到旧社会劳动人民~矶饿受冻.~打,~骂.

 ②拖延~日子.别~磨了,快走吧。'挨'又āī

 捱āi 1.贴近;依靠。 2.挤。 3.依次,轮。
"西"字解释:西 

 (象形。据小篆字形,上面是鸟的省写,下象鸟巢形。西”是栖”的本字。本义鸟入巢息止)

 同本义 

 西,鸟在巢上,象形。--《说文》

 棹歌惊起乱西禽,女伴各归南浦。--《敦煌曲子词集》

 又如西迟(游息,流连。同栖迟)

 往西走;向西去 

 西通巴蜀。--《三国志·诸葛亮传》

 何时复西归。--《乐府诗集·长歌行》

 从小丘西行……--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又如西上(向西去);西驾(皇帝的车驾西行);西夕(太阳西下而天黑)

 西 

 方位

 西xī

 ⒈方向,日落的一方,跟"东"相对~方。~部。由东到~。

 ⒉泛指欧、美~洋。~餐。~装。
"问"字解释:问 

 (形声。从口,门声。本义问,询问)

 同本义 

 问,讯也。--《说文》

 皇帝请问下民。--《书·吕刑》

 时聘曰问。--《周礼·大宗伯》

 小聘曰问。--《仪礼·聘礼》

 问人于他邦。--《论语》

 善问者如攻坚木。--《礼记·学记》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乐府诗集·木兰诗》

 问其故。--《列子·汤问》

 跪问其故。--《后汉书·列女传》

 景公问政孔子。--《史记·孔子世家》

 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史记·滑稽列传》

 既克,公问其故。--《左传·庄公十年》

 笑问客从何处来。--唐

 问wèn

 ⒈不知的或不明白的请人解答请~。询~。去~明白。

 ⒉审讯,查究,惩办~案。~罪。胁从不~。

 ⒊管,追究,考察,干预过~。这件事你要亲自去~。

 ⒋安慰,慰劳~候。慰~。

 ⒌

 ⒍

 ①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

 ②需要研究讨论或尚待解决之事遗留~题。

 ③关键或重要之点~题所在。

 ④事故或意外那辆汽车出~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