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鬻良杂苦

指出售货物时弄虚作假,以次充好。

鬻良杂苦

读音(发音): yù liáng zá kǔ

详细解释(意思):指出售货物时弄虚作假,以次充好。

出处(典故): 《文选·张衡〈西京赋〉》而乃商贾百族,裨贩夫妇,鬻良杂苦,蚩眩边鄙。”薛综注良,善也,先见良物,价定,而杂与恶物,以期惑下士之人。”

示例:

成语"鬻良杂苦"逐字解释

"鬻"字解释:鬻 

 (形声。本义粥。引申为卖”)

 卖,出售 

 鲋也鬻狱。--《左传·昭公十四年》

 市贱鬻贵。--《国语·齐语》

 人争鬻之。--明·刘基《卖柑者言》

 明告鬻梅者。--清·龚自珍《病梅馆记》

 又如鬻卜(卖卦);鬻文(为人撰写文章而接受酬劳。即卖文”);鬻技(出卖技艺以谋生);鬻歌(卖歌,以歌唱谋生);鬻爵(出卖官爵)

 使用 

 盗取 

 鬻 

 幼小 

 鬻狱

 

 鬻yù卖~文。

 鬻zhōu 1.同"粥"。 2.见"鬻鬻"。 3.通"煮"。
"良"字解释:良〈形〉

 (形声。本义善良)

 同本义 

 良,善也。--《说文》

 德音无良。--《诗·邶风·日月》

 人之无良。--《诗·鄘风·鹑之奔奔》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袆、董允等,此皆良实。--诸葛亮《出师表》

 又如天良(良心);驯良(和顺善良);良正(善良正直)

 良好;美好 

 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吕氏春秋·察今》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良田美池。--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赵之良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良liáng

 ⒈好,和悦~好。容颜~。~师益友。~金美玉。~田万倾。~药苦口。善~的人。

 ⒉甚,很沉思~久。收获~多。

 ⒊好人除暴安~。

 ⒋

 ①优秀的人才。

 ②旧时妇女称丈夫~人罢远征(罢停止)。

 良làng 1.坟墓。

 良liǎng 1.见"方良"。
"杂"字解释:杂 

 (形声。从衣,集声。本义五彩相合)

 同本义 

 画绘之事,杂五色。--《周礼·考工记》

 混合;搀杂 

 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国语·郑语》

 彼此错杂。--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杂烩菜(将各种剩菜合并在一起的菜淆);夹杂(搀杂);杂就(参杂而成);混杂(混合搀杂)

 聚会;聚集 

 杂,聚也。--《广雅》

 四方来杂,远乡皆至。--《吕氏春秋》

 又如杂物(聚集事物)

 杂 

 驳杂不纯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晋·陶潜《桃

 杂(雜、襰)zá

 ⒈不单纯的,各种各样的~事。~色。~粮。~技。人多太~。

 ⒉渗入,混合搀~。混~。

 ⒊交错长短相~。

 ⒋

 ⒌

 ⒍
"苦"字解释:苦〈名〉

 (形声。从苃,古声。本义苦菜)

 同本义,即荼” 

 苦,大苦苓也。--《说文》

 采苦采苦,首阳之下。--《诗·唐风·采苓》

 濡豚包苦实蓼。--《礼记·内则》

 天子于是食苦。--《穆天子传》

 又如苦苣(野苣。又名荼);苦荼(苦菜);苦賨(苦菜)

 病;病痛 

 自苦而居海上。--《吕氏春秋·遇合》。注;伤也。”

 皆甚苦之。--《吕氏春秋·贵卒》。注病也。”

 苦垮之家。--《淮南子·精神》。注疾也。”

 又如苦车(晕车。乘车时有晕眩呕吐等感觉);苦船(晕船。乘船时有晕眩呕吐

 苦kǔ

 ⒈跟"甜"、"甘"相对,像黄连或胆计那样的滋味~药。~菜。

 ⒉灾难,艰难,劳累~难。艰~。劳~。辛~。能吃~。~中求乐。~尽甘来。

 ⒊为某种事物所苦~旱。~雨。~恼。~于病痛。

 ⒋深沉地,耐心地,竭力地~思冥想。~口婆心。~求真理。刻~学习。~战能过关。

 ⒌使受苦这回可~了他。

 ⒍

 ⒎

 ⒏

 ⒐

 ⒑

 苦gǔ 1.粗劣。 2.止,息。

 苦hù 1.地名。春秋楚邑,汉初置淮阳国,属陈县,东晋咸康三年改名谷阳。故城在今河南省鹿邑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