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骧麟振
龙骧,昂举腾跃的样子。比喻将军恩威兼备。
龙骧麟振
读音(发音): lóng xiāng lín zhèn
详细解释(意思):龙骧,昂举腾跃的样子。比喻将军恩威兼备。
出处(典故): 麟振,语出《诗·周南·麟之趾》鳞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毛传麟,信而应礼,以足至者也。振振,信厚也。”
示例: [邓艾]受命忘身,~,前无坚敌。★《晋书·段灼传》
成语"龙骧麟振"逐字解释
"龙"字解释:龙 (象形。甲骨文,象龙形。本义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 同本义 龍,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说文》。徐铉注象宛转飞动之貌。”饶炯注龙之为物,变化无端,说解因着其灵异如此,以 能升天,神其物,而命之曰灵。” 飞龙在天。--《易·乾》 麟、凤、龟、龙,谓之四灵。--《礼记·礼运》 甲虫三百有六十,而龙为之长。--《孔子家语·执辔》 叶公子高好龙。--刘向《新序·叶公好龙》 又如龙工(像龙一样熟悉水性之功。也作龙功”);龙公(指龙王,龙 龙(龍)lóng ⒈〈古〉传说中的一种神异动物,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还能兴云降雨飞~乘云。叶公好~。 ⒉〈古〉生物学上指一些早已绝灭的巨大爬行动物恐~。翼手~。 ⒊封建时代象征帝王或指帝王使用的东西~颜。~袍。 ⒋ ⒌ 龙máng 1.通"尨"。杂色,色斑驳。 2.通"?"。参见"龙鵤"。
"骧"字解释:骧 腾跃;昂首奔驰 骧,马之低卬也。从马、襄声。--《说文》 乃奋翅而腾骧。--张衡《西京赋》。注驰也。” 四骐龙骧。--左思《吴都赋》 载车奔兮马繁骧。--曹植《离友》 又如骧腾(驰骋) 仰;上举 臣父骧眉扼腕,恨不从杨涟诸臣后。--清·彭定求《周端孝先生传》 又如骧首(抬头) 骧 后右足白的马 后右足白骧。--《尔雅·释畜》 泛指马 《诗》云两服,上骧”。注云骧,马”。是也。--司马贞索隐《史记》 骧xiāng ⒈马抬起头快跑。 ⒉上举,高举。
"麟"字解释:麟 (形声。从鹿,粦声。本义大鹿) 同本义 麟,大牝鹿也。--《说文》 麐,牝麒也。--《说文》。朱骏声曰经典皆以麟为之。”段曰经典无作麐者。” 射麋脚麟。--汉·司马相如《子虚赋》 解罘放麟。--张衡《东京赋》。薛注大鹿曰麟。” 惧失麟鹿而获艾貑。--《潜夫论·贤难》 麒麟 单呼麟者,大牡鹿也;呼麟麟者,仁兽也。麒麟可单呼麟。--《说文》段注 西狩获麟。--《春秋·哀公十四年》 又如凤毛麟角;麟阁(又称麟台。麒麟阁,汉宣帝时曾在麒麟阁内绘功臣图像,以表其功); 麟(麐)lín
"振"字解释:振 搬动,挥动~动。~荡。~幅。~臂。~聋发聩(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奋起,兴起~奋。~作。~兴。~~有辞。 古同赈”,救济。 古同震”,威震。 振zhèn ⒈挥动,抖动,摇动~笔。~动。~臂一呼。 ⒉起,奋起,兴起~作。~奋。~兴。 ⒊整顿~旅治兵(旅军队)。 ⒋救济~救。~济。~灾。 ⒌ 振zhēn 1.见"振振"。 振zhěn 1.单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