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泥菩萨过江

表示连自己也保不住,更谈不上帮助别人。

泥菩萨过江

读音(发音): ní pú sà guò jiāng

详细解释(意思):表示连自己也保不住,更谈不上帮助别人。

出处(典故):

示例: ~,自身难保,送回去也好。(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第二个字为"菩"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萨"的成语

第五个字为"江"的成语

成语"泥菩萨过江"逐字解释

"泥"字解释:泥〈名〉

 (形声。从水,尼声。本义泥水)

 中国古水名,泾水支流,即今甘肃省庆阳地区的东河及其下流马连河 

 泥,泥水也。出北地郁郅北蛮中。亦曰白马水。一名东河。--《说文》

 北地郡 郁郅县,泥水出北蛮夷中。--《汉书》

 泥土;泥巴 

 厥土惟涂泥。--《书·禹贡》

 致远恐泥。--《论语》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杜甫《无家别》

 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泥中死者。--《资治通鉴》

 又如泥木(土木);泥水(带泥土的水);泥牛(即土牛);泥冈子(土山冈);泥坂(土坡);泥灰(灰土);泥尘(尘土

 泥ní

 ⒈土和水混合的东西烂~。稀~。

 ⒉像泥的东西印~。枣~。土豆~。

 ⒊

 ①有烂泥不好走路途~泞。

 ②淤积的烂泥深陷~泞。

 泥nì

 ⒈涂抹~灶。~墙壁。

 ⒉固执,死板,行不通拘~。~古。致远恐~。

 ⒊软求,缠住不放~他沽酒拔金钗。

 泥nǐ 1.见"泥泥"。

 泥niè 1.通"涅"。古代用作黑色染料的矾石。 2.通"涅"。染黑。参见"泥而不滓"。

 泥nìng 1.见"泥母"。
"菩"字解释:菩〈名〉

 菩提(音译)意为正觉。指对佛教真理”的觉悟 

 菩,梵言菩提,汉言王道。--《广韵》

 又指觉悟的智慧和觉悟的途径;亦指树名,即菩提树

 菩萨”佛教名词。梵文菩提萨埵(bodhi-sattva)之省,原为释迦牟尼修行而未成佛时的称号,后泛用为对大乘思想的实行者的称呼;亦指人们崇拜的偶像;或比喻心肠仁慈的人

 菩萨

 

 佛的人;特指大乘佛教中作为神而加以崇拜者

 

 菩pú

 菩bèi 1.香草名。
"萨"字解释:萨 

 佛教用语,即菩萨 

 姓。明有萨琦

 萨(薩)sà姓。
"过"字解释:过 

 古国名 

 处浇于过,处豷于戈。--《左传·襄公四年》

 姓,过国之后

 过 

 (形声。从辵,表示与行走有关,唈声。本义走过,经过)

 同本义 

 过,度也。--《说文》

 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滕文公上》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杜牧《阿房宫赋》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吕氏春秋·察今》

 行过夷门,见侯生。--《史记·魏公子列传》

 又如过江;过马路;从这条街上过;从他门前过;路过(途中经过);过翼(经过的飞鸟);过宾(

 过(過)guò

 ⒈经历,经历某个空间、时间、地点~去。经~。走~。度~。~节。~桥。~河。

 ⒉进行某种处理~磅。~滤。~目。

 ⒊超越,超出某种范围或限度胜~。太~分。莫~火。~于激动。刚刚~期。已~半数。

 ⒋转移,传递,交往~户。~电。~从。

 ⒌错误~失。~错。知~必改。

 ⒍用在动词后面。

 ①助词。〈表〉曾经或完毕看见~。去~了。曾用~。吃~了。

 ②与"来"、"去"连用,〈表〉趋向搬~来。走~去。

 ⒎

 ⒏

 ①花费太多。

 ②辜负。

 ⒐

 ⒑

 ⒒

 ⒓

 ⒔

 过(過)guō姓。

 过huò 1.车的盛膏器。 2.通"祸"。灾祸。
"江"字解释:江 

 (形声。从水,工声。本义长江的专称)

 同本义 

 江,江水也。犊

 江之永矣。--《诗·周南·汉广》

 滔滔江汉。--《诗·小雅·四月》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温庭筠《送人东归》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

 又如江汉(长江与汉水);江水(即长江);江左烟霞(江东的山水风景。江左指今江苏、安徽等长江沿江地带);江陵(县名。在今湖北省中部偏南、长江沿岸。向为我国南北陆路交

 通要冲)

 江河的通称 

 南方的河流多称江”,如珠江”、沅江”;北方的河流多称河”,如

 江jiāng

 ⒈泛指大的河流珠~。岷~。

 ⒉特指长江(也叫"扬子江")~淮地区。百万雄师过大~。

 ⒊

 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