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貊乡鼠攘

旧指民风浇薄、宵小横行的地区。

貊乡鼠攘

读音(发音): mò xiāng shǔ rǎng

详细解释(意思):旧指民风浇薄、宵小横行的地区。

出处(典故):

示例:

第一个字为"貊"的成语

成语"貊乡鼠攘"逐字解释

"貊"字解释:貊 

 古代汉族称对方少数民族的一种称呼 

 华夏蛮貊。--《书·武成》

 通寞”。寂寞 

 维此王季,帝度其心,貊其德音。--《诗·大雅·皇矣》

 貊mò〈古〉我国一个少数民族之名称,居住在我国东北部。
"乡"字解释:乡 

 (会意。据甲骨文,像二人对食形。‘鄉’和‘饗’原本是一字…整个字像两个人相向对坐,共食一簋的情状。本义是用酒食款待别人,是饗”的古字)

 乡”假借为行政区域名 

 乡,国离邑民所封乡也。啬夫别治封圻之内六乡六卿治之。--《说文》

 五州为乡。--《周礼·大司徒》。注万二千五百家。”

 十邑为乡,是三千六百家为一乡。--《广雅》

 习乡尚齿。--《礼记·王制》

 行比一乡。--《庄子·逍遥游》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

 唐、宋至今指县以下的行政区划。所辖规模历代不

 乡(鄉)xiāng

 ⒈城市以外的区域,多指农村~间。~村。

 ⒉世代所居住的地方或原籍家~。离~。老~。回~。

 ⒊处所,地方水~(多水的地方)。鱼米之~。

 ⒋政府组织的基层单位,属县、市或区领导。

 乡xiàng 1.窗户。 2.方向;方位。 3.面向,朝着。 4.去,前往。 5.趋向。 6.向往;景仰。 7.偏向,偏爱。 8.从前,原先。 9.面临,将要。参见"乡迩"﹑"乡晨

 "。 10.介词。表示动作的方向﹑对象等。 11.连词。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假使"。

 乡xiǎng 1.通"飨(享)"。享用。 2.通"响"。
"鼠"字解释:鼠 

 (象形。头部象锐利的鼠牙,下象足、脊背、尾巴形。本义老鼠)

 同本义 

 鼠,穴虫之总名也。--《说文》

 谁谓鼠无牙?--《诗·召南·行露》

 鼠小虫,性盗窃。--《汉书·五行志》

 鼠者,人之所薰也。--《说苑·善说》

 里谚曰欲投鼠而忌器。”--汉·贾谊《陈政事疏》

 逆夷各狐凭鼠伏。--《三元里人民抗英》

 又如鼠窜而狼忙(形容逃窜得匆忙狼狈);鼠牙雀角(比喻强暴侵凌,引起争讼);鼠盗蜂起(封建统治阶级对小股农民起义的污蔑);鼠腹蜗肠(形容器量狭小);鼠市(一种戏鼠的器具

 );鼠布(以鼠毛制成的布);鼠裘(用鼠皮

 鼠。伢yá〈方〉小孩子~儿。~子。

 鼠shǔ通称"老鼠",俗称"耗子"。一般体小,尾巴长,毛褐色或黑色。门齿发达,常咬衣物。偷吃食物,又能传播鼠疫等疾病灭~。~窃狗盗(指小偷小盗)。
"攘"字解释:攘 

 (形声。从手,襄声。本义推让,退让)

 同本义 

 攘,推也。--《说文》。谓推手使前拱揖之容也,字亦作儴。

 左右攘辟。--《礼记·曲礼上》

 小子何敢攘焉。--《史记·太史公自序》

 随流而攘。--《汉书·司马相如传》。注却退也。”

 盛揖攘之容。--《汉书·礼乐志》

 合于尧之克攘。--《汉书·艺文志》

 排斥,努力消去 

 攘,除也。--《广韵》

 攘夷狄。--《公羊传·僖公四年》

 反离谤而见攘。--《楚辞·七谏·沈江》

 攘白翟之地。--《国语·

 攘rǎng

 ⒈排斥,排除~敌。~除。~弃。

 ⒉偷,窃取。

 ⒊侵夺~夺。

 ⒋撩起,挽起~袖。

 ⒌

 攘ràng 1.退让;谦让◇作"让"。

 攘ráng 1.通"禳"。祈禳。 2.通"穰"。众多,丰盛。参见"攘攘"。 3.通"躟"。疾行貌。

 攘níng 1.见"抢攘"。

 攘xiǎng 1.馈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