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忠孝两全

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两样都做得很好。亦作忠孝双全”。

忠孝两全

读音(发音): zhōng xiào liǎng quán

详细解释(意思):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两样都做得很好。亦作忠孝双全”。

出处(典故):

示例:

成语"忠孝两全"逐字解释

"忠"字解释:忠 

 (形声。从心,中声。本义忠诚无私,尽心竭力)

 同本义 

 不可谓忠。--《墨子·公输》

 忠之属也。(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左传·庄公十年》

 为忠善者。--诸葛亮《出师表》

 又

 志虑忠纯。

 君子以为忠。--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尽心于人曰忠,不欺于己曰信。--宋·司马光《四言铭系述》

 又如忠贞廉士(忠诚坚贞廉洁的人);忠孝带(清代官员系的一种短而阔的带子,用于保驾或皇帝赐死时自尽);忠敬(忠诚恭敬)

 忠厚 

 交不忠兮怨长。--《楚辞·九歌·湘君》

 又如忠嘉(忠

 忠zhōng赤诚无私,尽心竭力赤胆~心。~诚可靠。~贞不渝。~于祖国。~于人民。
"孝"字解释:孝 

 (形声。从老省,从子。本义尽心奉养和服从父母)

 同本义 

 孝,善事父母者。--《说文》

 孝利亲也。--《墨子经》

 子爱利亲谓之孝。--《贾子道术》

 慈惠爱亲为孝。协时肇享为孝、五宗安之曰孝,秉德不回曰孝。--《周书·谥法》

 众之本教曰孝。--《礼记·祭义》

 夫孝,德之本也。又,天之经也,民之行也。--《孝经》

 孝,文之本也。--《国语·周语》

 孝,礼之始也。--《左传·文公二年》

 中和祗庸孝友。--《周礼·大司乐》

 靡有不孝,自求伊祜。--《诗·鲁颂·泮水》

 孝悌之义。--《孟子·梁惠王

 孝xiào

 ⒈旧指尽心奉养和绝对服从父母。现指尊敬、奉养父母~敬。~养。

 ⒉有关居丧的事。~服。
"两"字解释:两 

 (会意。从一,兩平分。兩亦声。本义二十四铢为一两)

 同本义 

 两,二十四铢为一两。--《说文》

 衡权…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汉书·律历志上》

 双。用于鞋娄 

 一两棕鞋八尺藤,广陵行遍又金陵。--唐·戴叔伦《忆原上人》

 匹(长四丈)

 归夫人鱼轩,重锦三十两。--《左传·闵公二年》

 通辆”。车一乘 

 武王戎车三

 两(兩)liǎng

 ⒈数目字

 ①一般用在量词或"半、千、万、亿"等前面~支笔。~个条件。~半。~亿。在多位数中常是大数用"两",小数用"二"("两"和"二"也可通用)~万二千。(注意"两"

 和"二"的用法有所不同⑴有的数目字只能用"二"不能用"两",如一、二、三, 二十等中的"二";⑵小数和分数只能用"二"不能用"两",如零点二四(0.24),五分之二等;

 ⑶序数也只能用"二"不能用"两",如二姐,第二名等。)

 ②常用来称成双的或被认为成双的事物(用"两"不用"二")~对。~双。~可。~败俱伤。~极分化。~全其美。~袖清风。

 ③在传统的度量衡单位前,"两"和"二"可通用~斤(二斤)。但"二两"不能用成"两两"。

 ④新的度量衡单位前,一般用"两"~米。~吨。

 ⑤形容词前做状语,只能用"两"不能用"二"势不~立。

 ⒉〈表〉不定的数目(十以内的)等~天就走。

 ⒊重量单位一~等于十钱,十~等于一斤(旧制十六~为一斤)。

 两liàng 1.量词。用于车辆。 2.借指车。 3.容纳一辆车。
"全"字解释:全〈名〉

 (一作仝。会意。篆文从入,从王(玉)。盖谓交纳的玉完整无缺。本义纯色玉)

 同本义 

 全,完也。--《说文》

 天子用全,上公用龙。--《周礼·考工记·王人》

 古州名。全州 

 姓

 全 〈形〉

 完全

 不明其义,君人不全。--《礼记·祭统》。注犹具也。”

 天地无全功。--《列子·天瑞》

 唯全人能之。--《庄子·庚桑楚》

 以全争于天下。--《孙子·谋攻》

 墓中全乎为五人。--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又如全装贯带(全副武装);全副(全套);全家;全甲(全部披

 全quán

 ⒈完整,完备,不缺少齐~。完~。十~十美。

 ⒉整个~部。~校。~军。~力以赴。

 ⒊都~到了。

 ⒋保存,照顾到,使不受损害保~。成~。两~其美。

 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