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惊猿脱兔

如受惊的猿猴、脱逃的兔子。形容迅速奔逃。

惊猿脱兔

读音(发音): jīng yuán tuō tù

详细解释(意思):如受惊的猿猴、脱逃的兔子。形容迅速奔逃。

出处(典故):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还亏得苗子的脚底板厚,不怕巉岩荆棘,就如惊猿脱兔,漫山越岭的逃散了。”

示例:

成语"惊猿脱兔"逐字解释

"惊"字解释:惊 

 (形声。从马,敬声。本义马受惊)

 同本义 

 驚,马骇也。--《说文》

 襄子至桥而马惊。--《战国策·赵策一》

 又如惊嘶(马受惊而嘶叫);惊尘(车马疾驶所扬起的尘土);惊镳(惊马)

 惊动;震惊

 宫庭震惊。--《楚辞·招魂》

 其生若惊。--《吕氏春秋·慎大》

 震惊百里。--《易·震卦》。郑注惊之言警戒也。”

 皆惊忙。--《乐府诗集·木兰诗》

 月出惊山鸟。--唐·王维《鸟鸣涧》

 惊问信之。--明·魏禧《大铁椎传》

 惊为生人。--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

 惊(驚)jīng

 ⒈骡、马等因受吓而发狂乱奔控制~马。〈引〉害怕,精神紧张~骇。~慌失措。~心动魄。~恐万状。

 ⒉意料以外的感觉~喜交集。倍感~奇。

 ⒊扰乱,震动~扰。~动。~天动地。

 ⒋
"猿"字解释:猿 

 (形声。从犬,袁声。猿似犬,故从犬。本义灵长类动物,形态与猴相似) 同本义

 蝯善援,禺属。--《说文》。通常写作猨、猿”。

 貉逾汶则死。--《考工记·总目》。注貉或为猨。谓善缘木之猨也。”

 毋教猱升木。--《诗·小雅·角弓》。传猱,猨属。”

 猿狙之便自山林来。--《庄子·天地》

 猿之所以寿者,好引其末,是故气四越。--汉·董仲舒《春秋繁露》

 又如猿猴献果(指将人的四肢在胸前捆在一起的姿势);猿狖(猿猴);猿眩(猿临悬崖而目眩。极言险峻);猿臂(臂长如猿,运用自如,亦比喻攻守自如的作战形势)

 猿(猨)yuán哺乳动物,体比猴大,没有颊囊和尾巴。从进化过程看,比猴高级。有长臂猿、猩猩、黑猩猩、大猩猩等,均属受保护的动物,禁止猎杀。
"脱"字解释:脱〈动〉

 (形声。从肉,兑声。本义肉去皮骨)

 同本义 

 脱,消肉舑也。--《说文》

 肉去骨曰脱。--《尔雅》

 肉曰脱之,鱼曰作之,枣曰新之。--《礼记·内则》

 其状若脱。--《列子·天瑞》

 筋骨尽脱矣。--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离;脱离 

 则脱然愈。--《公羊传·昭公十九年》。注疾除貌也。”

 言脱于口。--《管子·霸形》

 蠃蚌脱壳。--

 鱼不可脱于深渊。--《韩非子·喻老》

 善建不拔,善抱不脱。

 又如脱祸(摆脱祸害);脱了干系;脱凡(脱离凡俗);

 脱tuō

 ⒈离开,落掉~离。~去。~落。~掉。~粒。~皮。~节。~身。~逃。

 ⒉遗漏~误。这儿~了两个字。

 ⒊取下,去掉~帽。~去外衣。

 ⒋说出,冒出~口而出。~颖而出。

 ⒌

 脱tuì 1.见"脱脱"。 2.同"蜕"。
"兔"字解释:兔 

 (象形。象踞后其尾形。本义哺乳类动物,通称兔子)

 同本义 

 兔,兽名。象踞后其尾形。--《说文》。其兽前足短后足长,俗字作菟。

 兔舐毫而孕,及其生子,从口而出也。--《论衡·奇怪》

 肃肃兔羋。--《诗·召南·兔置》

 兔曰明视。--《礼记·曲礼》

 兔走触株。--《韩非子·五蠹》

 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

 雄兔脚扑朔。--《乐府诗集·木兰诗》

 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

 头部略像鼠,耳大,上唇中间分裂,尾短而向上翘,前肢比后肢短。善于跳跃,跑得很快。如兔走乌飞(玉兔走,金乌飞。指日月的消长);兔角(

 兔(兎)tù兔子(兔儿),哺乳动物。耳长,尾巴短,上唇中间分裂,后肢较长,善跳跃,跑得快。肉可吃,毛供纺织,毛皮可做衣物养~致富。

 兔chān 1.辰星的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