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食不兼味

吃饭不用两道菜肴。指饮食节俭。同食不二味”。

食不兼味

读音(发音): shí bù jiān wèi

详细解释(意思):吃饭不用两道菜肴。指饮食节俭。同食不二味”。

出处(典故):

示例:

食不兼味成语接龙

成语"食不兼味"逐字解释

"食"字解释:食 

 (会意。从饣皂,饣声。本义饭,饭食)

 同本义 

 食,饣米也。--《说文》。按,六谷之饭曰食。

 掌王之食饮。--《周礼·膳夫》。注饭也。”

 治其粮与其食。--《周礼·廪人》。注止居曰食。”

 共王及后之六食。--《周礼·馔人》。注六谷之饭。”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左传·隐公元年》

 甘其食,美其服。--《老子》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战国策·齐策》

 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又如食次(酒菜和点心之类;食品)

 食sì

 ⒈供养,拿东西给人吃~亲(亲父母)尽孝。

 食shí

 ⒈吃~菜。~鱼。废寝忘~。

 ⒉吃的东西粮~。肉~。~糖。~盐。强兵足~。

 ⒊日月亏缺或完全看不到,也作"蚀"日~。月~。全~。

 ⒋

 ⒌

 ①手的第二指。

 ②〈喻〉家庭中依靠供应的人口~指浩繁。

 食yì 1.人名用字。
"不"字解释: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

 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
"兼"字解释:兼 

 (会意。小篆字形,从又(手),从秝。字形象一手持两棵庄稼。本义一手执两禾。引申为同时进行几桩事情或占有几样东西)

 同时具有或涉及几种事务或若干方面 

 兼,并也。--《说文》

 兼执之,以进。--《仪礼·聘礼》。注犹两也。”

 兼巾之。--《仪礼·士昏礼》。注六豆共巾也。”

 兼诸弣。--《仪礼·乡射礼》。注并矢于弣。”

 不可得兼。--《孟子·告子上》

 丞相兼枢密使。--宋·文天祥《 后序》

 兼百花之长。--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兼筑雕刻。--蔡元培《

 兼jiān

 ⒈几方面都有或几方都照顾到~而有之。德才~备。~容并包。~听则明。

 ⒉加倍~旬(二十天)。~程并进。

 ⒊
"味"字解释:味 

 (形声。从口,未声。本义滋味)

 同本义 

 味,滋味也。--《说文》

 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周礼·疾医》

 味者,气之父母也。--《鹖冠子·泰录》

 五味六和十二食。--《礼记·礼运》

 一镬之味。--《吕氏春秋·察今》

 其味皆苦。--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味亦苦。

 味苦而微辛。

 又如味如嚼蜡(比喻诗文枯燥,读后令人心情不舒);入味(有滋味);味口(犹胃口。指食欲);味欲(对美味的嗜好);口味(饮食品的滋味)

 食物 

 食不二味,坐不重席。--《韩非子》

 体味;体会 

 味wèi

 ⒈舌头尝东西或鼻子闻东西所得到的感觉甜~。香~。臭气~儿。口~(〈喻〉对某事物的喜好)。

 ⒉辨别味道品~。非口不能~也。

 ⒊意境,情趣意~。趣~儿。

 ⒋体会,研究体~。细~其言。

 ⒌量词。食物或中药一种叫一味食不两~。这个药方里共有十~药。

 味mèi 1.光泽。 2.古代西方少数民族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