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无服之殇

古指未满八岁而夭折。因未成年,无丧服之礼,故称。

无服之殇

读音(发音): wú fú zhī shāng

详细解释(意思):古指未满八岁而夭折。因未成年,无丧服之礼,故称。

出处(典故):

示例:

无服之殇成语接龙

第四个字为"殇"的成语

成语"无服之殇"逐字解释

"无"字解释: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

 无 

 没有,跟有”相对 

 无,不有也。--《玉篇》

 无若丹朱傲。--《书·益稷》

 无偏无党。--《书·洪范》

 无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荀子·法行》

 事不耳闻目睹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无不伸颈。--《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无不变色。

 无不毕肖。

 无(無)wú

 ⒈没有,跟"有"相对~粮~钱。~穷~尽。

 ⒉不~仿说出。

 ⒊不分,不论,不外~分。~论,地~四方。民~异国。事~大小。~非如此。

 ⒋通"毋"。不,不要~往。

 ⒌

 无mó 1.见"南无"。
"服"字解释:服〈动〉

 (会意。古文从舟,兼做声符。本义舟两旁的夹木)

 服从,顺服 

 敌已服矣。--《吕氏春秋·论威》

 以一服八。--《孟子·梁惠王上》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孟子·公孙丑上》

 当舜之时,有苗不服。--《韩非子·五蠹》

 授之政,西土服。--《墨子·尚贤》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论语·季氏》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汉·贾谊《过秦论》

 又如服听(服从听命);服低(屈服;低头);服杀(折服;倾倒。杀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服主(轻易服输的人);服属(顺从归属)

 佩服;信服;使信服 

 服 fú

 ⒈衣裳,衣装~装。军~。学生~。

 ⒉穿夏~单衣。

 ⒊做,承受,担任~务。~刑。~兵役。

 ⒋听从,顺从~从。以理~人。口~心~。

 ⒌习惯,适应卒(兵)不~习。水土不~。

 ⒍吃~中药。

 服 fù量词。指中药,也作"付"头~药。吃两~药就会好的。

 服bì 1.通"腷"。郁结貌。参见"服臆"。 2.通"逼"。堵塞。

 服bó 1.啼呼。 2.通"保"。保卫。
"之"字解释:之 

 (会意。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之,出也。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

 之zhī

 ⒈到,往由京~川。不知所~。

 ⒉代词。代替人或物爱~重~。取~不尽,用~不竭。

 ⒊代词。这,此,或虚指~子于归(这个女子出嫁)。久而久~。

 ⒋在形容词、名词等之后,跟"的"相当。〈表〉修饰或领属关系光荣~家。四分~三。两年~后。羔羊~皮。中国~富强。人民~英勇。

 ⒌用于主谓结构中间,使其变为偏正结构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⒍文言虚词~乎者也矣焉哉。
"殇"字解释:殇 

 (形声。从歺,伤省声。歺”是剔肉剩下的骨头,与死”有关。本义未成年而死)

 同本义。亦称殇折”、殇夭” 

 殇,不成人也。--《说文》

 年十九至十六为长殇,十五至十二为中殇,十一至八岁为下殇,不满八岁以下为无服之殇。--《仪礼·丧服传》

 未家短折曰殇。--《周礼·谥法》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亡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

 又如殇折,殇夭(夭折)

 横死,非正常死亡 

 殇 

 未成年而死的人。亦称殇子” 

 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

 殇(殤)shāng未到成年就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