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安身之地

存身的地方。批在某地居住、生活,或以某地作为建业的根基。

安身之地

读音(发音): ān shēn zhī dì

详细解释(意思):存身的地方。批在某地居住、生活,或以某地作为建业的根基。

出处(典故):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回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得荆州为安身之地。”

示例:

成语"安身之地"逐字解释

"安"字解释:安〈形〉

 (会意。从女”在宀”下,表示无危险。本义安定;安全;安稳)

 同本义

 安,定也。--《尔雅》

 共给之为安。--《庄子·天地》

 好和不争曰安。--《周书·谥法》

 心皆安下切上。--《仪礼·少牢礼》

 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易·系辞下》

 居安思危。--《左传·襄公十一年》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然后得一夕安寝。--宋·苏洵《六国论》

 谢庄遂安。--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安睡;安寝;安抵(平安地抵达);心神不安;坐立不安;安枕(安安稳稳)

 ⒈平静,稳定平~ 。 ~定团结。

 ⒉使平静,使稳定~慰。~民。

 ⒊处理,放置,装设~排。~置。~装。~机器人。

 ⒋存着,怀着~心赖账。

 ⒌治理治~。~天下。

 ⒍疑问词。哪里?怎么而今~在?~能见死不救?

 ⒎电流强度单位名称,安培的简称,代号a。
"身"字解释:身〈名〉

 (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同本义 

 身,躬也。象人之形。--《说文》。按,身的本义是人的躯干。

 必有寝礼,长一身有半。--《论语·乡党》

 人自项以下,踵以上,总谓之身。颈以下,股以上,亦谓之身。--王述之《经义述闻》

 人百其身。--《诗·秦风·黄鸟》

 身也者,亲之枝也。--《礼记·哀公问》

 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礼记·祭义》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告子下》

 身首离兮心不惩。--《楚辞·九歌·国殇》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

 身shēn

 ⒈人或动物的躯体~体。~躯。人~子。半~像。〈引〉物的主体部分车~。床~。树~∮~。

 ⒉自己,亲自自~。亲~。以~作则。~体力行。~教重于言教。

 ⒊生命舍~救人。以~殉职。

 ⒋指人的地位~份。~败名裂。

 ⒌怀孕~孕。她有了~子。

 ⒍套(指衣服)他穿了一~新衣裳。

 ⒎

 ⒏

 ⒐

 ①人在社会上或法律上的地位学生~分。公证人~分。

 ②物品的质量这种面粉的~分挺好呀!

 身yuān 1.见"身毒"。
"之"字解释:之 

 (会意。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之,出也。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

 之zhī

 ⒈到,往由京~川。不知所~。

 ⒉代词。代替人或物爱~重~。取~不尽,用~不竭。

 ⒊代词。这,此,或虚指~子于归(这个女子出嫁)。久而久~。

 ⒋在形容词、名词等之后,跟"的"相当。〈表〉修饰或领属关系光荣~家。四分~三。两年~后。羔羊~皮。中国~富强。人民~英勇。

 ⒌用于主谓结构中间,使其变为偏正结构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⒍文言虚词~乎者也矣焉哉。
"地"字解释:地 

 用在状语和中心词之间 

 表示动态,相当于着”。常附在立、卧、坐等不及物动词的后头

 后妻向床上卧地不起。--《舜子变文》

 还用于状语后或补语前

 相看月未坠,白地断肝肠。--唐·杜甫《越女词》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春秋·元命苞》

 土乙力为地。--《尔雅·释地》

 地生养万物。--《管子·形势解》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