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地动山摧

地震发生时大地颤动,山河亿。亦形容声势浩大或斗争激烈。同地动山摇”。

地动山摧

读音(发音): dì dòng shān cuī

详细解释(意思):地震发生时大地颤动,山河亿。亦形容声势浩大或斗争激烈。同地动山摇”。

出处(典故): 《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子胥祭了,发声大哭,感得日月无光,江河混沸■即云昏雾暗,地动山摧。兵行唅啼,人伦凄怆。”

示例:

成语"地动山摧"逐字解释

"地"字解释:地 

 用在状语和中心词之间 

 表示动态,相当于着”。常附在立、卧、坐等不及物动词的后头

 后妻向床上卧地不起。--《舜子变文》

 还用于状语后或补语前

 相看月未坠,白地断肝肠。--唐·杜甫《越女词》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春秋·元命苞》

 土乙力为地。--《尔雅·释地》

 地生养万物。--《管子·形势解》

 如
"动"字解释:动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同本义 

 动,作也。--《说文》

 动而健。--《易·彖传》。虞注震也。”

 效天下之动者也。--《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

 将终岁勤动。--《孟子》。注作也。”

 度义而后动。--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寨中人蜷伏不少动。--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按兵不动;动着(开始下棋);动止(行动和静止;训练调度);动烦(爆发战乱);动转(行动,活动)

 摇动,震动,移动。与静”相对 

 风移影动。╠
"山"字解释:山〈名〉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又如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

 山shān

 ⒈地面上高度大、坡度陡的隆起地貌高~。华~。

 ⒉像山的~洪。冰~。~墙(房屋两头的墙)。

 ⒊〈喻〉多,太多人~人海。

 ⒋蚕簇蚕已上~。
"摧"字解释:摧 

 (形声。从手,崔声。本义折断)

 同本义 

 先祖于摧。--《诗·大雅·云汉》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范仲淹《岳阳楼记》

 又如摧折(折断毁坏);摧剥(摧折剥落);摧烧(折断而投于火中烧毁)

 摧毁,破坏,毁坏 

 列缺霹雳,上峦崩摧。--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又如摧坚(攻破敌人的坚锐部队);摧坚斩敌(破阵杀敌);摧破(摧陷攻破);摧逼(摧残)

 挫败 

 折锐摧矜。--《楚辞·忧苦》。注挫也。”

 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贫弱。--《明史·海瑞传》

 又如摧屈受挫而屈服;摧辱(挫折羞辱);摧败(击破;打败);

 摧 cuī

 ①折断;破坏;毁坏~毁、~折。

 ②悲伤~藏、悲~。

 【摧枯拉朽】像摧折枯枝朽木一样。比喻毫不费力,很容易摧毁。

 【摧眉折腰】形容恭顺屈从的样子。

 摧cuò 1.铡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