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革故鼎新

革改变,革除;故旧的;鼎树立。旧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现泛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

革故鼎新

读音(发音): gé gù dǐng xīn

详细解释(意思):革改变,革除;故旧的;鼎树立。旧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现泛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

出处(典故): 《周易·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示例: 北京地方,受历代君主的压力,害得毫无生气,此后~,当有一番佳境。★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七回

成语"革故鼎新"逐字解释

"革"字解释:革 

 (象形。金文字形,象被剖剥下来的兽皮。中间的圆形物,是被剥下的兽身皮,余下的部分是兽的头、身和尾。革”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革”的字多与皮革有关。本义去毛的兽

 皮)

 同本义。皮的总称 

 革,兽皮治去其毛。--《说文》

 齿革羽毛。--《书·禹贡》

 执之用黄牛之革。--《易·遯卦》

 掌秋敛皮,冬敛革。--《周礼·天官》

 江南出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瑇瑁、珠玑、齿、革。--《史记·货殖列传序》

 又如人造革;革带(皮带);革笥(用皮作的甲胄);革船(用皮革缝制的船)

 用革制成的甲胄 

 革gé

 ⒈去毛加工制成的兽皮制~厂。皮~大衣。

 ⒉〈古〉兵士所穿盔甲的代称兵~(又指军队或战争)。

 ⒊改变改~。变~。~面洗心。〈引〉除去,撤销~除。~新(除旧创新)。~职(撤销职务)。

 ⒋

 上的重大变革,称为思想~命。

 革jí

 ⒈〈古〉急,重病~(病危)。

 ⒉见gé㈠。
"故"字解释:故〈名〉

 (形声。从攴,古声。从攴”,取役使之意。本义缘故,原因)

 同本义 

 故,使为之也。--《说文》

 又明于忧患与故。--《易·系辞传》

 则是无故。--《礼记·礼运》

 夫有其故。--《国语·楚语》

 既克,公问其故。--《左传·庄公十年》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史记·陈涉世家》

 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史记·李将军列传》

 又如借故(托故。借口某种原因);无故(没有缘故)

 事;事情 

 昭伯问家故,尽对。--《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敢问天道乎,抑人故也?╠《国语·周语下》

 故gù

 ⒈旧,过去的,跟"新"相对~旧。会见~人(故人老朋友)。回到~居。

 ⒉意外的事情突然变~。医疗事~。

 ⒊事中原遂多~。

 ⒋原因缘~∥~。

 ⒌存心,有意明知~犯。~意刁难。

 ⒍本,原来的思~乡。归~里。遥望~国。

 ⒎死,死亡人已~。病~了。

 ⒏连词。所以,因此事已明确,~不再问。

 ⒐

 ⒑

 ①旧事,过去的事情已是~事。

 ②章程,制度奉行~事。

 ③有情节、有吸引力、能感染人的真实的或虚构的事情历史~事。民间~事。曲艺~事。
"鼎"字解释:鼎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的部分象鼎的左右耳及鼎腹,下面象鼎足。本义古代烹煮用的器物)

 同本义 

 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说文》

 又如鼎峙(比喻三方并峙,如鼎之三足);鼎铉(指鼎);鼎鼐(鼎、鼐均为古代炊具,用来调和五味。旧时用以比喻宰相治理国家)

 比喻帝王 

 指宰相 

 喻

 鼎 dǐng

 ①古代烹煮东西的器物。多用青铜或铁制成。圆形,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的。

 ②象鼎足那样三方对立抗衡~立。

 ③大~力、~~有名。

 ④正当;正在~盛。

 【鼎沸】形容喧闹、混乱,像开锅的水那样人声~。

 【鼎力】敬辞。大力(表示请求或感谢时用)~相助。

 【鼎立】三方面势力像鼎足那样对峙三国~。

 【鼎盛】正值兴盛或强壮。

 【鼎新革故】见【革故鼎新】。

 【鼎足】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势成~。
"新"字解释:新〈动〉

 (形声。从斤,从木,辛声。据甲骨文,左边是木,右边是斧子。指用斧子砍伐木材。本义用斧子砍伐木材。新”是薪”的本字)

 砍伐树木 

 新,取木也。--《说文》

 且彼亦知新”之为义乎?衣之始裁为之初”,木之始伐谓之新”。--章炳麟《论承用维新”二字之荒谬》

 更新,使之新 

 如何新畬。--《诗·周颂·臣工》

 旧染污俗,咸与唯新。--《书·胤征》

 又如新民(使民更新);新美(刷新使之美好);新醮(改嫁);新梢(新长出的树梢)

 新 〈形〉

 初次出现。与旧”相对 

 于彼新田。--《

 新xīn

 ⒈初出现或初产生的~生。~事物。~技术。

 ⒉好的,进步的~风尚。~社会。

 ⒊刚有的,还未用过的,跟"旧"相对~钢笔。~事。~方法。

 ⒋刚才,最近~来。~近。

 ⒌称结婚时的人或物~娘。~房。

 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简称。

 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