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马放南山

比喻天下太平,不再用兵。现形容思想麻痹。

马放南山

读音(发音): mǎ fàng nán shān

详细解释(意思):比喻天下太平,不再用兵。现形容思想麻痹。

出处(典故): 《尚书·武成》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示例: 其时天下太平已久,真个是~,刀枪入库;五谷丰登,万民乐业。★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一回

第二个字为"放"的成语

成语"马放南山"逐字解释

"马"字解释:马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愈《马说》

 又如马伯乐(相马的人);马首(属马的人);马牌子(官府养马的伕役,他们身上都挂有腰牌作凭证);马曹(官署名。专门管马);马圈(养马的地方);马祭(祭祀马神);马绊(系马用

 的绳子);马褐(马

 马(駌)mǎ

 ⒈家畜。耳小直立,面长,颈上缘有鬃,尾巴有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等。皮可制革。

 ⒉通"码"筹~。

 ⒊同类中比较大的~蜂(比蜜蜂大)。~勺(大勺)。

 ⒋

 ⒌

 ⒍

 ⒎

 ⒏

 ⒐

 ⒑[马到成功]战马一到就胜利了。形容迅速地取得胜利。
"放"字解释:放〈动〉

 (形声。从攴,方声。本义驱逐,流放)

 同本义 

 放,逐也。--《说文》

 见伯夷之放迹。--《楚辞·悲回风》

 卿大夫外淫者放。--刘向《列女传》

 放髈兜于崇山。--《虞书》

 放弑其君则残之。--《周礼·大司马》

 放其大夫。--《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战国策·齐策》

 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又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又如流放(把犯人驱逐到边远地方去);放伐(以武力讨伐并放逐暴君);放徒(放野。放逐于野);放远(远逐);放废(放逐罢黜);放迁(

 放 fàng

 ⒈解脱约束,获得自由解~。释~。~松。~手。〈引〉

 ①散,耍~学回家。~暑假。~工休假。

 ②赶牲畜或家禽到野外活动、觅食~牛儿。~羊子。~鸭。~鸽子。

 ⒉任意,不拘束~任自流。大~厥词。~荡不羁。

 ⒊发出,发射,点燃~电。~炮。~焰火。~火烧荒。

 ⒋借钱财给人,收取利息~债。

 ⒌扩大,扩展~大一寸。~宽一尺。~眼世界。〈引〉花开百花齐~。江南红梅已~春。

 ⒍搁。置安~。存~。~在床上。

 ⒎

 【放心】消除忧虑和牵挂。

 ⒏

 【放晴】阴雨之后转晴。

 ⒐

 【放弃】丢掉,不再保留。

 ⒑

 【外放】旧时指京官调任出京任职。

 ⒒

 【流放】

 【放逐】旧时将人驱逐到边远地区。

 ⒓

 【放哨】站岗、警戒或巡逻。

 放fǎng 1.仿效;模拟。 2.依据。 3.仿佛,类似。 4.至,到。 5.姓。《书.尧典》有放齐。

 放fāng 1.并船。两船并列。 2.背逆,违背。 3.副词。正;当。
"南"字解释:南无 na

 

 南 〈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是钟閐之类的乐器。①本义乐器。《诗·小雅·鼓钟》以雅以南。”②方位词)

 方位名⊥北”相对 

 南,草木至南方有枝任也。--《说文》

 出户南望。--晋·干宝《搜神记》

 南抚夷越。--《三国志·诸葛亮传》

 旌麾南指。--《资治通鉴》

 南极潇湘。--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又如南薰(借指从南面刮来的风);南离(南方)

 南方;南面 

 阮仲容步兵居道

 南nán方向,跟"北"相对。早晨面对太阳时,右手的一边~面。东~风。坐北朝~。

 南nā 1.见"南无"。
"山"字解释:山〈名〉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又如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

 山shān

 ⒈地面上高度大、坡度陡的隆起地貌高~。华~。

 ⒉像山的~洪。冰~。~墙(房屋两头的墙)。

 ⒊〈喻〉多,太多人~人海。

 ⒋蚕簇蚕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