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立国安邦

建立国家,安定天下。亦作立业安邦”。

立国安邦

读音(发音): lì guó ān bāng

详细解释(意思):建立国家,安定天下。亦作立业安邦”。

出处(典故): 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一折你看我立国安邦为相宰,那其间日转千阶,喜笑迎腮,挂印悬牌。”元·宫大用《七里滩》第一折自开基起运,立国安邦,坐筹帷幄,竭力疆场。”

示例: 圣朝卿相,一个个忠君上,~,扶持万载山河壮。★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一折

立国安邦成语接龙

成语"立国安邦"逐字解释

"立"字解释:立 

 (会意。甲骨文象一人正面立地之形。本义笔直的站立)

 同本义 

 立,俲也。--《说文》

 君子以立不易方。--《易·恒》

 哙遂入,披帷西乡立。--《史记·项羽本纪》

 持璧却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立有间。--《韩非子·喻老》

 卖油翁释担而立。--宋·欧阳修《归田来》

 或立或卧。--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又如挺立(直立);坐立不安;把电线杆立起来;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立托(依托);立容(站立时的仪态容表);立戟(卫士持戟侍立守卫);立谈(停立交谈)

 耸立;树立;建立;竖起 

 立lì

 ⒈站~正。起~。〈引〉竖,竖起来~碑。~旗杆。

 ⒉做出,定出~功。建~。设~。

 ⒊缔结,制定,决定~约。~法。~志。

 ⒋存在,生存独~。自~。

 ⒌即刻,马上~刻。~即。~时。~见功效。

 ⒍〈古〉登上帝王、诸侯或某一位置~帝。高祖乃~为沛公(高祖刘邦)。

 ⒎用于节气,〈表〉季节的开始~春。~冬。

 ⒏

 ①六面都是方形的形体。

 ②数学上指"一数自乘三次"(本数×本数×本数)。

 ⒐

 ⒑

 ①观察和处理问题时所处的位置和所抱的态度。

 ②特指阶级立场工人阶级~场。
"国"字解释:国 

 (会意。从囗”,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国,邦也。--《说文》

 以佐王治邦国。--《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

 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左传·隐公元年》

 丘也闻有国有邦者。--《论语·微子》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左传·庄公十年》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汉·贾谊《

 国(國、囯)guó

 ⒈国家爱~。~营。建设祖~。

 ①它是一个或一些阶级压迫另外的阶级的工具,是暴力的机器。主要由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组成。

 ②一个国家独有的占领区域。

 ⒉属于本国的~旗。~徽。~产品。

 ⒊地区北~风光。

 ⒋京城,首都~门。~都。

 ⒌〈古〉我国诸侯或王侯的封地楚~。齐~。秦~。

 ⒍

 ⒎

 ⒏

 ⒐
"安"字解释:安〈形〉

 (会意。从女”在宀”下,表示无危险。本义安定;安全;安稳)

 同本义

 安,定也。--《尔雅》

 共给之为安。--《庄子·天地》

 好和不争曰安。--《周书·谥法》

 心皆安下切上。--《仪礼·少牢礼》

 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易·系辞下》

 居安思危。--《左传·襄公十一年》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然后得一夕安寝。--宋·苏洵《六国论》

 谢庄遂安。--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安睡;安寝;安抵(平安地抵达);心神不安;坐立不安;安枕(安安稳稳)

 ⒈平静,稳定平~ 。 ~定团结。

 ⒉使平静,使稳定~慰。~民。

 ⒊处理,放置,装设~排。~置。~装。~机器人。

 ⒋存着,怀着~心赖账。

 ⒌治理治~。~天下。

 ⒍疑问词。哪里?怎么而今~在?~能见死不救?

 ⒎电流强度单位名称,安培的简称,代号a。
"邦"字解释:邦 

 (形声。从邑,丰声。古文从之、从田,会意。与封字从之、从土同意。本义古代诸侯的封国、国家)

 同本义 

 邦,国也。--《说文》。段注邦之言封也。古邦封通用。书序云‘邦康叔,邦诸侯。’论语云‘在邦域之中’。皆封字也。”

 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周礼·天官·大宰》

 以佐王治邦国。--《周礼·天官·大宰》。注大曰邦,小曰国,邦之所居亦曰国。”按,散文邦国亦通。

 利用为依迁邦。--《易·益》

 协和万邦。--《书·尧典》

 以畜万邦。--《诗·小雅·节南山》

 后非众罔与守邦。--《国语·周语》

 邦 bāng

 ①诸侯的封国王此大~。(《诗经·大雅·皇矣》)

 ②国友好邻~。

 【邦胡】见【板胡】。

 【邦交】国家之间的正式外交关系建立~。

 【邦交正常化】国与国之间的正式外交关系符合一般的规律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