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礼仪之邦

礼仪礼节和仪式;邦国家。指讲究礼节和仪式的国家。

礼仪之邦

读音(发音): lǐ yí zhī bāng

详细解释(意思):礼仪礼节和仪式;邦国家。指讲究礼节和仪式的国家。

出处(典故):

示例: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

礼仪之邦成语接龙

第二个字为"仪"的成语

成语"礼仪之邦"逐字解释

"礼"字解释:礼 

 (会意。从示,从豱。豱”是行礼之器,在字中也兼表字音。本义举行仪礼,祭神求福)

 同本义 

 秠,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说文》

 脩五礼。--《虞书》。马注吉、凶、军、兵、嘉也。”

 脩六礼以节民性。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礼记·王制》

 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冠、婚、朝、聘、丧、祭、宾主、乡饮酒、军旅此之谓九礼。--《大戴礼记·本命》

 邀见讲钧礼。--清·周容《芋老人传》

 设九宾礼于廷。--《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又

 礼(秠)lǐ

 ⒈尊敬或客气的态度、动作~貌。敬~。

 ⒉适应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习俗形成的仪式、仪节典~。婚~。

 ⒊〈表〉庆贺或敬意的事物~物。~品。国庆献~。
"仪"字解释:仪 

 (形声。从人,义声。本义容止仪表)

 同本义 

 令仪令色,小心翼翼。--《诗·大雅》。郑玄笺善威仪,善颜色。”

 心质平理,其仪安闲。--《人物志》

 又如仪状(容貌形状);仪观(容貌威仪);仪宇(仪容;器量);仪缀(威仪,外观);仪止(仪表举止);仪采(仪表风采);仪相(仪表容貌);仪形(仪容;形体);仪状(仪容形状);仪望(仪容

 ;外表);仪干(仪容体格);仪操(仪容节操);仪举(仪容举止)

 法度;礼法 

 仪,度也。--《说文》。徐锴系传度,法度也。”

 置此以为法,立此以为仪,将以量度天下之王公大人、卿

 仪(儀)yí

 ⒈容貌,举止~容。~态。~表。

 ⒉按程序进行的礼节~式。司~。

 ⒊礼物贺~。谢~。

 ⒋准则,法度~则。

 ⒌指仪器,供测绘、实验等用的有一定准则的用具经纬~。浑天~。地震~。教学~器。

 ⒍〈古〉通"宜"。应该。
"之"字解释:之 

 (会意。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之,出也。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

 之zhī

 ⒈到,往由京~川。不知所~。

 ⒉代词。代替人或物爱~重~。取~不尽,用~不竭。

 ⒊代词。这,此,或虚指~子于归(这个女子出嫁)。久而久~。

 ⒋在形容词、名词等之后,跟"的"相当。〈表〉修饰或领属关系光荣~家。四分~三。两年~后。羔羊~皮。中国~富强。人民~英勇。

 ⒌用于主谓结构中间,使其变为偏正结构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⒍文言虚词~乎者也矣焉哉。
"邦"字解释:邦 

 (形声。从邑,丰声。古文从之、从田,会意。与封字从之、从土同意。本义古代诸侯的封国、国家)

 同本义 

 邦,国也。--《说文》。段注邦之言封也。古邦封通用。书序云‘邦康叔,邦诸侯。’论语云‘在邦域之中’。皆封字也。”

 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周礼·天官·大宰》

 以佐王治邦国。--《周礼·天官·大宰》。注大曰邦,小曰国,邦之所居亦曰国。”按,散文邦国亦通。

 利用为依迁邦。--《易·益》

 协和万邦。--《书·尧典》

 以畜万邦。--《诗·小雅·节南山》

 后非众罔与守邦。--《国语·周语》

 邦 bāng

 ①诸侯的封国王此大~。(《诗经·大雅·皇矣》)

 ②国友好邻~。

 【邦胡】见【板胡】。

 【邦交】国家之间的正式外交关系建立~。

 【邦交正常化】国与国之间的正式外交关系符合一般的规律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