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赭衣塞路

穿囚服的人挤满了道路。形容罪犯很多。

赭衣塞路

读音(发音): zhě yī sàī lù

详细解释(意思):穿囚服的人挤满了道路。形容罪犯很多。

出处(典故): 《汉书·刑法志》而奸邪并生,赭衣塞路。”

示例: 昔商俗未移,民散久矣,婴网陷辟,日夜相寻,若悉加正法,则~。★《梁书·武帝纪中》

第一个字为"赭"的成语

成语"赭衣塞路"逐字解释

"赭"字解释:赭 

 红土 

 赭,赤土也。--《说文》

 偷长以赭污其衣裙。--《汉书·张敞传》

 其土则丹青赭垩。--《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

 又如赭垩(红土与白土)

 赤红如赭土的颜料,古人用以饰面 

 赫如渥赭,公言赐爵。--《诗·邶风·简兮》

 赭衣”的简称 

 田叔钳赭,志于夷戮。--《宋书》

 又如赭徒(囚徒,犯人。因身穿赭衣,故称)

 赤地,寸草不生的土地。亦指田野寸草不生的荒芜景象 

 山名 

 赭zhě红土,红褐色~土。石色~黄。~石(一种矿物,可作颜料)。
"衣"字解释:衣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领口,两旁象袖筒,底下象两襟左右相覆,为上衣形。衣”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衣”的字与衣服有关。本义上衣)

 同本义 

 衣,所以蔽体者也。上曰衣,下曰裳。--《说文》

 一戎衣。--《书·武城》。传服也。”

 薄澣我衣。--《诗·周南·葛覃》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诗·齐风·东方未明》

 绿衣黄裳。--《诗·邶风·绿衣》

 荀九家乾为衣。--《易·说卦》

 夜披衣坐。--唐·李朝威《柳毅传》

 披紫衣。

 又如衣祛(衣袖);衣袖(衣服的袖子);衣裤(上衣与裤子)

 服装

 衣yī

 ⒈上衣。泛指衣服~裳。内~。~冠楚楚。

 ⒉包在物体外面的胞~。糖~炮弹。

 衣yì穿~轻裘。~羽绒服。
"塞"字解释:塞 

 (会意兼形声。从土,塞声。塞同罅,空隙之义。本义阻隔;堵住)

 同本义 

 塞,隔也。--《说文》

 四塞世告至。--《礼记·名堂位》。注四塞,谓夷服、镇服、蕃服在四方为蔽塞者。”

 塞向墐户。--《诗·豳风》

 从者塞途。--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列子·汤问》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师表》

 又如塞耳(堵住耳朵);塞绝(堵塞断绝);塞噎(阻塞,哽噎);塞话(使人生气的话);塞狗洞(把银钱花在无用的地方);塞除(堵塞并消除);塞井夷灶(填井平灶。谓

 塞sāi

 ⒈堵,堵住堵~。把漏洞~住。

 ⒉堵住器物口的东西瓶~儿。软木~子。

 ⒊填装进去把衣服~进箱子里。

 塞sài边境上的险要地方海防要~。守边备~。

 塞sè

 ⒈(用于合成词或成语)堵,堵住堵~。闭~。阻~。闭目~耳。~责(工作敷衍,不负责任)。
"路"字解释:路〈名〉

 (形声。从足,各声。本义道路)

 同本义 

 路,道也。--《说文》

 路,途也。--《尔雅》

 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户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周礼·地官》。注途容乘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遵彼大路兮。--《诗·郑风·遵大路》

 艮为径路。--《易·说卦》

 遂迷,不复得路。--陶潜《桃花源记》

 又如路奠(出殡时,亲友在灵柩经过的路上设供桌祭奠);路赆(友人相赠的路费);路引(行路的通行凭证);路歧(路歧人。宋元时对沿街卖艺人的俗称;贫贱的

 路lù

 ⒈道,来往的通道~途。~径。道~。铁~。〈引〉路程八千里~。

 ⒉方向,条理,途径出~。思~。活~。忠谏之~。

 ⒊方面,地区几~进攻。东~货物。

 ⒋种类头~货。大~货。三~货。

 ⒌〈古〉车筚~(柴车)。

 ⒍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称。宋代的"路"相当于现代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现代的"地区"。

 路luò 1.通"落"。以绳周绕。 2.通"乐"。 3.见"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