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对症之药

针对病根下的药。比喻纠正缺点错误所用的相应办法。

对症之药

读音(发音): duì zhèng zhī yào

详细解释(意思):针对病根下的药。比喻纠正缺点错误所用的相应办法。

出处(典故): 《三国志·魏志·华陀传》府吏倪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即各与药,明旦并起。”

示例:

第二个字为"症"的成语

成语"对症之药"逐字解释

"对"字解释:对 

 (会意。从口,从乹”,即,古丛”字,象草木丛生。),从寸。寸,法度也『文帝以为责对而伪,言多非诚,故去其口,以从土。本义应答)

 同本义 

 对,答也。--《广韵》

 听言则对。--《诗·大雅·桑柔》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论语·述而》

 唐且对曰臣未尝闻也。”

 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孟子·梁惠王下》

 冠者对。--《仪礼·士冠礼》。注应也。”

 对曰非礼也敢辞。”--《仪礼·曲礼》。注答问也。”

 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三国演义》

 又如无言以对;对当(
"症"字解释:症 

 腹中结块的病 

 脉沉重而中散者,因寒食成症。--晋·王叔和《脉经》

 又如病症(病征。按病征的 症”,在古时只作譪”。症是近代的俗字);症坚(症结);症痼(腹中积久未消的痞块);症瘕(腹中结块的病。喻固陋寡闻);症噎(腹中结块,食塞

 咽喉)

 症 

 症候;病象。古通譪” 

 荔枝核性太热,补阴,人有阴症寒疾者,取七枚煎汤饮之,汗出便差。亦治疝气。--《五杂俎·物部三》

 又如死症(绝症。无法治好的病);险症(危险的症候);顽症(难治或久治不愈的病症);崩

 症(譪 )zhèng病~候。~状。急~。重~。对~下药。 "譪"另见证(譪 )。

 症(皔)zhēng腹内结块的病~结(〈喻〉事情难于处理的关键所在)。
"之"字解释:之 

 (会意。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之,出也。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

 之zhī

 ⒈到,往由京~川。不知所~。

 ⒉代词。代替人或物爱~重~。取~不尽,用~不竭。

 ⒊代词。这,此,或虚指~子于归(这个女子出嫁)。久而久~。

 ⒋在形容词、名词等之后,跟"的"相当。〈表〉修饰或领属关系光荣~家。四分~三。两年~后。羔羊~皮。中国~富强。人民~英勇。

 ⒌用于主谓结构中间,使其变为偏正结构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⒍文言虚词~乎者也矣焉哉。
"药"字解释:药 

 (形声。从苃,乐声。本义治病的物品。药物;药材。一般是植物,故从苃)

 同本义 

 药,治病草也。--《说文》

 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周礼·疾医》。注五药,草木虫石谷也。”

 勿药有喜。--《易·无妄》

 求仙人不死之药。--《史记》

 又如药肆(药店);药贴(处方单);药封(用红纸袋封送的诊断费);药案(药方);药王(指治病用药如神的人);药引(中医处方中先选某种药物作为其他药物的导引,使药力可以达到

 病处,称为药引);药局(专司配药剂的机构;俗称出卖药品的部门为药局);药

 药(藥)yào

 ⒈治病的物品中~。开~方。~物治疗。

 ⒉有某些作用的化学物品火~。炸~。农~。消毒~。

 ⒊治疗无可救~。

 ⒋(用药物)毒杀~老

 药shuò 1.热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