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明哲保身

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现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明哲保身

读音(发音): míng zhé bǎo shēn

详细解释(意思):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现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出处(典故): 《诗·大雅·焌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示例: 高节更只能造就一些~的自了汉,甚至于一些虚无主义者。★朱自清《论气节》

第二个字为"哲"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保"的成语

成语"明哲保身"逐字解释

"明"字解释:明 

 (会意。甲骨文以日、月”发光表示明亮。小篆从月囧,从月,取月之光;从囧,取窗牖之明亮。本义明亮,清晰明亮)

 同本义。与昏暗”相对 

 杔,照也。--《说文》

 照临四方曰明。--《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东方明矣。--《诗·齐风·鸡鸣》

 明,精白也。--《国语·周语》

 视曰明。--《书·洪范》

 明则著。--《礼记·中庸》

 明星谓之启明。--《尔雅》

 东有启明。--《诗·小雅·大东》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荀子·天论》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唐·李白《秋浦歌》

 月明星稀,乌

 明míng

 ⒈亮,照亮~晃晃。天~。灯火通~。

 ⒉清楚,懂得,了解~白。~确。~礼。深~大义。~见万里。

 ⒊公开,不隐蔽,显露在外,跟"暗"相对~说。~码实价。~枪暗箭。

 ⒋视力,视力好左丘失~(左丘〈古〉人名)。聪耳~目。

 ⒌看得清,认得准,见识高~智。英~。心~眼亮。

 ⒍次,下一个(专指日、年)~天。~年。

 ⒎迷信者称神灵神~。

 ⒏

 ⒐朝代名。明朝,公元1368-1644年。第一代君主是朱元璋。
"哲"字解释:哲 

 (形声。从口,折声。本义聪明,有智慧) 同本义 

 哲,知也。--《说文》。古文从三吉(嚞),字亦作喆。作悊

 哲,智也。--《尔雅》

 世有哲王。--《诗·大雅·下武》

 哲夫成城,哲妇倾诚。--《诗·大雅·瞻卬》

 敷求哲人。--《书·伊训》

 或悊或谋。--《汉书·叙传》

 知人则哲,能官人。--《书·皋陶谟》

 又如哲士(聪明智慧、见识超常的人);哲子(贤明的人);哲艾(指明达的老人);哲母(贤明的母亲);哲匠(指明达而富有才能的大臣);哲明(贤明的宰相、辅臣);哲夫(足智多谋的

 人);哲思(精深敏捷的思虑);哲妇(多谋

 哲(喆)zhé

 ⒈聪明,有才能,智慧卓越的人贤~。先~。~人。

 ⒉
"保"字解释:保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用手抱孩子形。金文写作从人”从子”◇来为了结构的对称,小篆变成保”,使人不能因形见义了。本义背子于背)

 同本义 

 负子于背谓之保,引申之,则负之者为保;更引申之,则有保养之义。然则保本象负子于背之义,许君误以为形声,遂取养之义当之耳。--唐兰《殷墟文字记》

 护养;育 

 保,养也。--《说文》

 若保赤子。--《书·康诰》

 保抱携持厥妇子。--《书·召诰》

 长之养之,如保赤子。--《荀子·议兵》

 儒者之道,古之人若保赤子。--《孟子·藤文公上》

 又如
"身"字解释:身〈名〉

 (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同本义 

 身,躬也。象人之形。--《说文》。按,身的本义是人的躯干。

 必有寝礼,长一身有半。--《论语·乡党》

 人自项以下,踵以上,总谓之身。颈以下,股以上,亦谓之身。--王述之《经义述闻》

 人百其身。--《诗·秦风·黄鸟》

 身也者,亲之枝也。--《礼记·哀公问》

 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礼记·祭义》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告子下》

 身首离兮心不惩。--《楚辞·九歌·国殇》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

 身shēn

 ⒈人或动物的躯体~体。~躯。人~子。半~像。〈引〉物的主体部分车~。床~。树~∮~。

 ⒉自己,亲自自~。亲~。以~作则。~体力行。~教重于言教。

 ⒊生命舍~救人。以~殉职。

 ⒋指人的地位~份。~败名裂。

 ⒌怀孕~孕。她有了~子。

 ⒍套(指衣服)他穿了一~新衣裳。

 ⒎

 ⒏

 ⒐

 ①人在社会上或法律上的地位学生~分。公证人~分。

 ②物品的质量这种面粉的~分挺好呀!

 身yuān 1.见"身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