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倡而不和

倡同唱”⊥响应。领唱无人应和。形容有人领导,但无人响应的冷清局面。

倡而不和

读音(发音): chàng ér bù hè

详细解释(意思):倡同唱”⊥响应。领唱无人应和。形容有人领导,但无人响应的冷清局面。

出处(典故): 汉·刘安《淮南子·缪称训》倡而不和,意而不戴。”

示例:

第一个字为"倡"的成语

成语"倡而不和"逐字解释

"倡"字解释:倡 

 (形声。从人,昌声。本义唱歌的艺人)

 同本义 

 倡,乐也。--《说文》

 倡,俳也。--《声类》

 倡,优乐也。--《字林》

 令倡俳赢戏坐中。--《汉书·广川惠王越传》。注乐人也。”

 孝武李夫人本以倡进。--《汉书·外戚传》

 幸倡郭舍人。--《汉书·东方朔传》

 孝武李夫人本以倡进。--《汉书·外戚传》

 优旃者,秦倡。--《史记·滑稽列传》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又如倡家(歌楼酒馆。也 指妓院)

 泛指中国古代表演歌舞杂戏的艺人。又称倡人,倡优,倡伎,倡女,倡

 倡 chàng首先发起;提倡~议。

 【倡导】首先提倡~节约。

 【倡言】公开提出。

 【倡议书】首先提出某种建议的文章、书信。

 【倡优】中国古代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

 倡chàng首先提出,带头发起~议。~导。先~。提~。

 倡chāng 1.古代表演歌舞杂戏的艺人。 2.娼妓。 3.通"猖"。狂乱貌。

 倡cháng 1.见"倡佯"。
"而"字解释:而 

 (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

 义 

 而,颊毛也。--《说文》

 而 

 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表示并列关系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表示递进关系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表示承接关系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

 而 ér

 ①〈古〉你;你的余知~无罪也。(《左传·昭公二十年》)、必欲烹~翁。(《史记·项羽本记》)

 ②表示并列、转折、顺接等国富~兵强、知一~不知二。

 而néng 1.能够。 2.能力,才能。 3.安定。
"不"字解释: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

 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
"和"字解释:和 

 和谐;协调。 

 和,相应也。--《说文》

 和,谐也。--《广雅》

 音声相和。--《老子》

 乐从和。--《国语·周语下》

 倡予和女。--《诗·郑风·?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易·中孚卦》

 与讴谣乎相龢。--《文选·王褒·洞箫赋》

 和五声。--《吕氏春秋·慎行论》

 圣人为能和。

 和乐之本也。

 夔能和之。

 又如和合日(和谐、合好的吉日);和合会(合好;和谐);和令(和谐畅适);和比(和谐)

 和顺;平和 

 和(龢)hé

 ⒈音乐和谐音声相~。〈引〉和睦,协调~谐。百姓~。

 ⒉温柔,不猛烈温~。柔~。~颜悦色。~气致祥。

 ①没有战争~平共处。

 ②温和,不猛烈药性~平。

 ⒊平息争端~解。讲~。媾~。

 ⒋不分胜负~棋。

 ⒌搀入,连同搀~。~衣而睡。~盘托出(连盘子一起托出来。〈喻〉全部拿出来或完全说出来)。

 ⒍介词。对,向~小孩讲话,要讲得通俗易懂。

 ⒎连词。跟,同,与云~月。你~他。

 ⒏数学上指两个数或两个以上的数加起来的总数三跟五的~是八。二加三加四的~是九。

 和hè跟着唱一唱百~。曲高~寡。〈引〉依照别人诗词的格律或题材而写作~诗。奉~一首。

 和hú

 ⒈打牌用语〈表〉赢了~牌。我~了。

 和huó搅拌,揉弄~泥灰。~面团。

 和huò

 ⒈搀杂在一起或加水搅拌~药。~稀泥(〈喻〉放弃原则,调和折中)。

 ⒉量词。洗衣服等换水的次数衣服已洗三~。

 ⒊量词。熬药加水所熬的次数头~药。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