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麾之即去

命令他走就离开。形容服从指挥,听候调遣。

麾之即去

读音(发音): huī zhī jì qù

详细解释(意思):命令他走就离开。形容服从指挥,听候调遣。

出处(典故): 宋·辛弃疾《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勿使近》词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之须来。’”

示例: 此时招之使来,他日不能~。★清·夏燮《中西纪事》第20卷

第一个字为"麾"的成语

成语"麾之即去"逐字解释

"麾"字解释:麾 

 (形声。从毛,麻声。本义古代供指挥用的旌旗)

 同本义 

 喻将帅 

 麾 

 指挥,下命令行动 

 麾,指麾。--《玉篇》

 又如麾军(指挥军队);麾众(指挥大众)

 同挥” 

 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书·牧誓》

 瑕叔盈又以蝥弧(蝥弧,郑伯旗名)登,周麾而呼曰君登矣!”--《左传·隐公十一年》

 魏其侯去,麾灌夫出。--《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庄王亲

 麾huī〈古〉用于指挥作战的旗子。〈引〉指挥,挥动~军前进。
"之"字解释:之 

 (会意。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之,出也。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

 之zhī

 ⒈到,往由京~川。不知所~。

 ⒉代词。代替人或物爱~重~。取~不尽,用~不竭。

 ⒊代词。这,此,或虚指~子于归(这个女子出嫁)。久而久~。

 ⒋在形容词、名词等之后,跟"的"相当。〈表〉修饰或领属关系光荣~家。四分~三。两年~后。羔羊~皮。中国~富强。人民~英勇。

 ⒌用于主谓结构中间,使其变为偏正结构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⒍文言虚词~乎者也矣焉哉。
"即"字解释:即 

 (会意。甲骨文作坐人形(后讹为卩)面对食器(皀)会意。本义走近去吃东西)

 同本义 

 即,就食也。--《说文》

 席末取粮即稻。--《仪礼·公食礼》

 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易·鼎》。高亨注《说文》‘即,就食也。’此用其本义。”

 基本义是接近、靠近、走向,与离”对举。 

 将即席。--《礼记·曲礼》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卫风·氓》

 神即形也,形即神也。--范缜《神灭论》

 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柳宗元《童区寄传》

 又如若即若离

 登上;走上 

 即jí

 ⒈便,立刻,马上立~办。用后~还,丰收~在眼前。

 ⒉当时,当前,当地~刻就走。~日到达。~景赋诗。

 ⒊就是武林~杭州。

 ⒋靠近,接近若~若离。可望而不可~。

 ⒌则,那就且壮士不死~已,死~举大名耳。

 ⒍

 ⒎

 ⒏

 ①入席就坐。

 ②当场~席讲演。

 ⒐

 ①就位。

 ②〈古〉指封建统治者开始做君主或诸侯。
"去"字解释:去〈动〉

 (会意兼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人(大),下面是口(或作凵”),表示人离开洞口或坑坎而去。《说文》从大,凵声。”凵。本义离开)

 同本义 

 去,人相违也。--《说文》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魏风·硕鼠》

 纪侯大去其国。--《春秋·庄公四年》

 大去者,不遗一人之辞也。--《谷梁传》

 武子去所。--《左传·襄公二十年》

 不能相去。--《战国策·齐策》

 乃去。--唐·柳宗元《三戒》

 久而不去。--宋·欧阳修《归田录》

 一狼径去。--《聊斋志异·狼三则》

 东向驰去。--清·魏禧《大铁椎

 去qù

 ⒈离开~职。离~。就~。

 ⒉前往,由此到彼~学校。从成都~上海。快给他~封信。

 ⒊距,距离,差别此~那儿有两公里。相~甚远。

 ⒋除掉,放弃,减掉~掉。除~。减~。

 ⒌已过的过~的。特指刚过的一年~冬。~年。

 ⒍失掉大势已~。

 ⒎在动词前〈表〉去做或要做~杀鸡。明天~买鞋。

 ⒏在动词后〈表〉趋向或持续下~。出~。让他说~。照常做~。

 ⒐扮演(戏曲里角色)你~演书生。

 ⒑

 ⒒

 ⒓

 去jǔ 1.收藏。

 去qū 1.驱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