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同文共规

比喻国家统一。同同文共轨”。

同文共规

读音(发音): tóng wén gòng guī

详细解释(意思):比喻国家统一。同同文共轨”。

出处(典故):

示例:

成语"同文共规"逐字解释

"同"字解释:同〈动〉

 (会意。从冃,从口。冃,重复。本义聚集)

 同本义 

 同,合会也。--《说文》

 同重体合类。--《墨子·经上》

 同人亲也。--《易·杂卦》

 六曰同衣服。--《周礼·大司徒》

 又如云同(云彩聚集);同天(共存于人世间);同合(使相一致;融会);同流(诸水合流)

 相同,一样,共同(侧重于同样,齐一) 

 同事之人,不可不审察也。--《韩非子·说林上》

 鸟兽不可与同群。--《论语·微子》

 同予者何人。--宋·周敦颐《爱莲说》

 同于真耶。--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同于幻耶。

 又如同心戮力(同心

 同tóng

 ⒈一样~样。~等。~感。~工~酬。一视~仁。

 ⒉共,一起共~。~学。~甘共苦。

 ⒊和,跟我~你一道走。

 ⒋相似如~。她的面貌~她妈一样。

 ⒌指相同~上。~前。"弍"~"贰"。

 ⒍

 ⒎

 ①志同道合的人。特指政治理想相同的人。

 ②我国人民之间平等的称呼。

 ⒏

 ①同父母所生的人,即亲的兄弟姐妹。

 ②同一国的人台湾~胞。千万万~胞一条心。

 ⒐

 ①对于别人的遭遇在感情上共鸣深表~情。

 ②对于别人的言行表示赞同我~情他。

 ⒑

 ①同一个时候。

 ②并且,〈表〉进一层这个水库既可抗旱防涝,~时也用于发电。

 ⒒

 ①生物体把摄取到的养料转化成自身细胞的成分并储存能量。

 ②使不同于本身的事物转变成为与本身相同的事物。

 同(衕)tòng
"文"字解释:文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同本义 

 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说文》

 五章以奉五色。--《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

 美于黼黼文章。--《荀子·非相》

 茵席雕文。--《韩非子·十过》

 织文鸟章,白旆央央。--《诗·小雅·六月》

 斑文小鱼。--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又如文驾(彩车);文斑(杂色的斑纹);文旆(有文彩的旗帜);文绣(绣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刺花图案);文织(有

 文wén

 ⒈事物的纹理或形象,线条交错的图形、花纹水~。天~。蝮蛇多~。

 ⒉刺画花纹~身。

 ⒊字,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甲骨~。

 ⒋掩饰~饰。~过饰非。

 ⒌温和,柔和,不猛烈~雅。~ 火。~绉绉。

 ⒍外表,容态~质彬彬。

 ⒎华美~采。

 ⒏非军事的,关于知识分子的~职。~事。~人。能~能武。

 ⒐旧时指礼乐典章制度虚~。繁~缛节。

 ⒑量词。旧时铜钱一枚称一文。〈引〉金钱一~不值(毫无价值)。

 ⒒

 ⒓

 ①错综华美的色彩或花纹~章灿烂华丽。

 ②独立成篇的有组织的文字,也省称"文"一篇好~章。作~。论~。散~。小品~。

 ③指暗中含有的意思这件事还大有~章。

 ⒔

 ⒕

 ⒖

 ⒗

 ①通常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总和。

 ②考古学用语。指同一个历史时期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如仰韶~化。

 ③指语文、艺术、教育、科学等知识和运用文字的能力~化程度。

 ⒘

 ⒙

 ①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和具有较高文化的状态。跟"野蛮"相对物质~明。精神~明。中国是人类古代~明发源地之一。

 ②旧指二十世纪初期从西方国家传来的习俗和事物~明戏。~明棍。
"共"字解释:共 

 供奉 

 不共神祗。--《国语》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左传》

 恭敬。通恭” 

 共武之服。--《诗·小雅·六月》

 虔共尔位。--《诗·大雅·韩奕》

 公卑杞,杞不共也。--《左传·僖公二十七年》

 共承嘉惠。--《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集解敬也。”

 又如共命(敬从命令);共勤(恭谨勤劳);共承(恭敬地承奉);共奉(敬奉,供奉)

 供给;供应。通供” 

 共其羊牲。--《周礼·羊人》

 事之共给。--《国语·周语》

 不能共亿。--《左传·

 共gòng

 ⒈同,一样,一道~同。~性。~勉。同甘~苦。

 ⒉总,合计总~。~计三十八元。

 ⒊共产党的简称中~。俄~。

 ⒋〈古〉通"恭"、"供"、"拱"。

 共gǒng 1.拱手,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恭敬。 2.环绕。 3.法。

 共gōng 1.供给;供应;供奉。 2.供职,奉职。 3.通"恭"。恭敬。 4.古国名。在今甘肃省泾川县北。 5.古国名。在今河南省辉县,西周时为共伯封国,后为卫邑。 6.

 谥号。 7.姓。春秋时有共华。见《左传.僖公十年》。

 共hóng 1.大。
"规"字解释:规 

 (会意。金文字形,从聿从周,当系以规画之意。本义画圆的器具,今指圆规)

 同本义 

 规,有法度也。从矢,从见,会意。--《说文》

 规矩方圆之至也。--《孟子》

 规者,正圆之器也。--《诗·沔水》序·笺

 圆曰规,方曰矩。--《楚辞·离骚》

 我有天志,譬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墨子·天志上》

 圆者中规,方者中矩。--《荀子·赋》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荀子·劝学》

 又如规绳(规矩绳墨);规旋(如圆规般旋转);规轮(圆规和车轮);规轴(圆规之轴。比喻规度)

 法度、准则 

 必将

 规guī

 ⒈画圆形的工具圆~。两脚~。

 ⒉法则,章程,惯例~则。~章。常~办理。革除陋~。

 ⒊劝告,告诫~劝。~谏。

 ⒋谋划,制定,决定~划。~定。

 ⒌

 ⒍

 ①俗成或规定的标准广告应该~范化。

 ②合乎一定的标准课本语文,必须~范化。

 ⒎

 ⒏

 ①画圆形与方形的两种工具。

 ②规章制度循~蹈矩。

 ③行为端正老实~ ~矩矩。

 ⒐

 规guì 1.见"规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