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狐鼠之徒

比喻品质低下的人。

狐鼠之徒

读音(发音): hú shǔ zhī tú

详细解释(意思):比喻品质低下的人。

出处(典故):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七十三回朝廷之纪纲法律尚在,但可恨这班狐鼠之徒耳。”

示例:

成语"狐鼠之徒"逐字解释

"狐"字解释:狐 

 (形声。从犬,瓜声。本义狐狸)

 同本义 

 朕狐疑。--《汉书·文帝纪》。注狐性多疑,每渡冰河,且听且渡,故言疑者称狐疑。”

 小狐汔济。--《易·未济》

 狐鸣呼曰。--《史记·陈涉世家》

 狐裘不暖锦衾薄。--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狐凭鼠伏。--《广东军务记》

 又如狐丘(狐穴居之小山);狐白(狐腋下的白毛);狐兔(狐和兔);狐仙(传说狐狸能修炼成仙,化为人形,与人来往)

 喻坏人,小人 

 狐hú

 ⒈通称"狐狸",属受保护的动物,禁止猎杀。它的形状略像狼,面部较长,吻尖,尾长,尾毛蓬松。尾部能分泌恶臭,遇敌时从肛门放出,乘机逃跑。毛多为赤褐色。性狡猾,

 多疑,昼伏夜出,捕食鼠、鸟、家禽等。毛皮柔软,可做衣、帽等。今已能人工养殖。

 ⒉

 ⒊

 ⒋
"鼠"字解释:鼠 

 (象形。头部象锐利的鼠牙,下象足、脊背、尾巴形。本义老鼠)

 同本义 

 鼠,穴虫之总名也。--《说文》

 谁谓鼠无牙?--《诗·召南·行露》

 鼠小虫,性盗窃。--《汉书·五行志》

 鼠者,人之所薰也。--《说苑·善说》

 里谚曰欲投鼠而忌器。”--汉·贾谊《陈政事疏》

 逆夷各狐凭鼠伏。--《三元里人民抗英》

 又如鼠窜而狼忙(形容逃窜得匆忙狼狈);鼠牙雀角(比喻强暴侵凌,引起争讼);鼠盗蜂起(封建统治阶级对小股农民起义的污蔑);鼠腹蜗肠(形容器量狭小);鼠市(一种戏鼠的器具

 );鼠布(以鼠毛制成的布);鼠裘(用鼠皮

 鼠。伢yá〈方〉小孩子~儿。~子。

 鼠shǔ通称"老鼠",俗称"耗子"。一般体小,尾巴长,毛褐色或黑色。门齿发达,常咬衣物。偷吃食物,又能传播鼠疫等疾病灭~。~窃狗盗(指小偷小盗)。
"之"字解释:之 

 (会意。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之,出也。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

 之zhī

 ⒈到,往由京~川。不知所~。

 ⒉代词。代替人或物爱~重~。取~不尽,用~不竭。

 ⒊代词。这,此,或虚指~子于归(这个女子出嫁)。久而久~。

 ⒋在形容词、名词等之后,跟"的"相当。〈表〉修饰或领属关系光荣~家。四分~三。两年~后。羔羊~皮。中国~富强。人民~英勇。

 ⒌用于主谓结构中间,使其变为偏正结构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⒍文言虚词~乎者也矣焉哉。
"徒"字解释:徒〈动〉

 (形声。从辵,土声。本义步行) 同本义 

 徒,步行也。--《说文》

 我徒我御。--《诗·小雅·黍苗》

 君子耆老不徒行。--《礼记·王制》

 徒递来告。--《国语·吴语》

 无徒骥于锱坛之宫。--《庄子·徐无鬼》

 败其徒兵于洧上。--《左传·襄公元年》

 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论语·先进》

 贲其趾,舍车而徒。--《易·贲》

 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顾炎武《复庵记》

 又如徒徙(无舟船乘载而徒步过水);徒跣(赤足步行);徒践(赤足步行);徒杠(供徒步行走的小桥);徒负(徒步负荷);徒行(步行;

 徒tú

 ⒈步行~行。~步。〈引〉步兵帥~以往(帅率领)。

 ⒉空,白白地~手。~劳。马齿~增。

 ⒊只,仅仅~托空言。家~四壁。

 ⒋跟师傅学习的人学~。尊师爱~。

 ⒌同一派系或信仰同一宗教的人~党。信~。教~。

 ⒍人(多指坏人)聚~。赌~。暴~。

 ⒎刑罚无期~刑。有期~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