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胡越同舟

犹言吴越同舟。指关系疏远者,同处危难则相互救助。

胡越同舟

读音(发音): hú yuè tóng zhōu

详细解释(意思):犹言吴越同舟。指关系疏远者,同处危难则相互救助。

出处(典故): 语出宋·苏轼《大臣论下》故曰同舟而遇风,则胡越可使相救如左右手。”

示例: 双方务念兄弟急难之情,感~之谊,屏除意气,宏济艰屯。★《五四”爱国运动资料·陈光远〈请力争青岛电〉》

胡越同舟成语接龙

成语"胡越同舟"逐字解释

"胡"字解释:胡 

 (形声。从肉,古声。本义牛脖子下的垂肉)

 鸟兽颔下的垂肉或皮囊 

 胡,牛顄垂也。--《说文》。徐锴曰牛颔下垂皮也。”

 狼跋其胡。--《诗·豳风·狼跋》。传老狼有胡。”

 有龙垂胡须下迎黄帝。--《汉书·郊祀志上》。师古曰胡,谓颈下垂肉也。”

 又如胡髯朗(羊的别名→,颈下垂肉;髯,须);胡皱(牛颔下松弛有皱纹的皮);胡袋(某些鸟类颌下的皮囊,也称喉囊)

 器物上下垂如胡的部分 

 古代称北方和西方的民族如匈奴等为胡 

 胡(鬳、衚)hú

 ⒈〈古〉我国西北地区的民族之统称~人。~服。泛指我国少数民族的或外国的~椒。~琴。~萝卜。

 ⒉乱,无理~说八道。~言乱语。~作非为(肆无忌惮的做坏事)。

 ⒊文言疑问代词。什么,怎样~为慕大鲸?~不归?

 ⒋〈古〉指兽颈下的垂肉。

 ⒌

 ⒍
"越"字解释:越 

 (形声。从走,戉声。本义经过,越过)

 同本义 

 越,度也。--《说文》

 越,渡也。--《广雅》

 越十七扼。--《吕氏春秋·长攻》

 越陌度阡。--曹操《短歌行》

 崖可越焉?--《楚辞·天问》

 越天都之胁。--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予越其右。

 越长城之限。--清·姚鼐《登泰山记》

 越中岭。

 又如越位;越度(跨越);越绝(越过,度过);越陌度阡(穿过田间小路);越冬(过冬)

 超越,跃过 

 戒勿越。--《礼记·曲礼》

 如今敕令吾,不越一家,搜捉太子并胡嵩。--《武王伐纣平话》

 又如越

 越yuè

 ⒈经过~过。

 ⒉爬过,超过,超出~墙。~级。~俎代庖(主祭的、赞礼的越过礼器去代替厨师办席。〈喻〉越权办事或抢做别人的事)。

 ⒊更加,愈加,〈表〉程度加剧、加深~发。工作就是要~干~快,~快~好。

 ⒋远扬,高扬声音清~,感情激~。

 ⒌坠落颠~。~于车下。

 ⒍离,散精神劳则~。

 ⒎抢劫杀人~货。

 ⒏周代诸侯国名。也叫"于越"。在今浙江省东部,后扩展到北部,以及江苏全省和安徽、山东、江西等省的一部分。因此,后来作为浙江省东部的别称。~剧。

 越huó 1.孔洞。 2.引申为挖孔洞。 3.一种蒲属植物。其茎可编席。参见"越席"。
"同"字解释:同〈动〉

 (会意。从冃,从口。冃,重复。本义聚集)

 同本义 

 同,合会也。--《说文》

 同重体合类。--《墨子·经上》

 同人亲也。--《易·杂卦》

 六曰同衣服。--《周礼·大司徒》

 又如云同(云彩聚集);同天(共存于人世间);同合(使相一致;融会);同流(诸水合流)

 相同,一样,共同(侧重于同样,齐一) 

 同事之人,不可不审察也。--《韩非子·说林上》

 鸟兽不可与同群。--《论语·微子》

 同予者何人。--宋·周敦颐《爱莲说》

 同于真耶。--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同于幻耶。

 又如同心戮力(同心

 同tóng

 ⒈一样~样。~等。~感。~工~酬。一视~仁。

 ⒉共,一起共~。~学。~甘共苦。

 ⒊和,跟我~你一道走。

 ⒋相似如~。她的面貌~她妈一样。

 ⒌指相同~上。~前。"弍"~"贰"。

 ⒍

 ⒎

 ①志同道合的人。特指政治理想相同的人。

 ②我国人民之间平等的称呼。

 ⒏

 ①同父母所生的人,即亲的兄弟姐妹。

 ②同一国的人台湾~胞。千万万~胞一条心。

 ⒐

 ①对于别人的遭遇在感情上共鸣深表~情。

 ②对于别人的言行表示赞同我~情他。

 ⒑

 ①同一个时候。

 ②并且,〈表〉进一层这个水库既可抗旱防涝,~时也用于发电。

 ⒒

 ①生物体把摄取到的养料转化成自身细胞的成分并储存能量。

 ②使不同于本身的事物转变成为与本身相同的事物。

 同(衕)tòng
"舟"字解释:舟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船形。两边象船帮,中间三条线代表船头、船舱和船尾。先秦多用舟”,汉以后用船”渐多起来。本义船)

 同本义 

 舟,船也。古者共鼓货狄,刳木为舟,剡木为楫,以济不通。象形。--《说文》

 自关而西谓之船,自关而东谓之舟。--《方言九》

 作舟以行水。--《考工记·总目》

 舟以行川谷。--《墨子·节用》。按,舟之始,古以自空大木为之,曰俞,后因集板为之,曰舟,又以其沿水而行曰船也。

 刳木为舟,剡木为楫。--《易·系辞下》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诗·邶风·二子乘舟》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

 舟zhōu船小~。扁~。轻~已过万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