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敌国通舟

同船的人都成了敌人。比喻众叛亲离。

敌国通舟

读音(发音): dí guó tōng zhōu

详细解释(意思):同船的人都成了敌人。比喻众叛亲离。

出处(典故): 清·黄遵宪《由轮舟抵天津作》诗敌国通舟今日事,太仓稊米自家身。”

示例:

敌国通舟成语接龙

成语"敌国通舟"逐字解释

"敌"字解释:敌 

 (形声。从攴,啇声。本义匹敌;对等)

 同本义 

 敌,仇也。--《说文》

 敌,匹也。--《尔雅》

 四国之兵敌。--《战国策·秦策》。注强弱等也。”

 且夫自敌以下。--《国语·楚语》

 敌国宾至。--《国语·周语》

 敌则能战之。--《孙子·谋攻》

 又如试看天下谁能敌;敌体(彼此地位相等,不分上下);敌礼(平等的礼节);匹敌(谓才艺相当);势均力敌

 抵抗;抵挡 

 (司马懿)乃魏之名将,恐汝不能敌之。--《三国演义》

 又如敌不住;寡不敌众

 攻击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聊斋志异

 敌 dí

 ①仇敌~人、抗~。

 ②对抗;抵拒所向无~。

 ③同等;相当势均力~。

 【敌敌畏】〈外〉一种有机磷杀虫剂,为稍带芳香臭体的无色透明液体。

 【敌酋】敌人的头子。

 【敌人】敌对的人或敌对的方面。
"国"字解释:国 

 (会意。从囗”,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国,邦也。--《说文》

 以佐王治邦国。--《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

 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左传·隐公元年》

 丘也闻有国有邦者。--《论语·微子》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左传·庄公十年》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汉·贾谊《

 国(國、囯)guó

 ⒈国家爱~。~营。建设祖~。

 ①它是一个或一些阶级压迫另外的阶级的工具,是暴力的机器。主要由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组成。

 ②一个国家独有的占领区域。

 ⒉属于本国的~旗。~徽。~产品。

 ⒊地区北~风光。

 ⒋京城,首都~门。~都。

 ⒌〈古〉我国诸侯或王侯的封地楚~。齐~。秦~。

 ⒍

 ⒎

 ⒏

 ⒐
"通"字解释:通〈动〉

 (形声。从辵,甬声。本义没有堵塞,可以通过)

 同本义 

 通,达也。--《说文》

 往来不穷谓之通。--《易·系辞》

 推而行之谓之通。

 坎为通。--《易·说卦》

 道远难通。--《国语·晋语》。注至也。”

 血脉欲其通也。--《吕氏春秋·达郁》。注利也。”

 凝绝不通声暂歇。--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中通外直。--宋·周敦颐《爱莲说》

 又如通衢大道(四通八达的大道,指交通要道);通漕(直通水运);通塞(指境遇的顺利与滞涩);通水(通水运;能行船的地域);通畅(通行无阻的);通川(有河川流

 通tōng

 ⒈可以穿过,没有阻碍~行。~车。~航。

 ⒉能够达到四~八达。火车直~北京。

 ⒊使不阻塞~炉子。~阴沟。

 ⒋了解,懂得~晓。~情达理。精~专业技术。

 ⒌顺,顺利~顺。语法不~。

 ⒍传达~告。~知。~信。

 ⒎交往,勾结~商。~敌。

 ⒏普遍,共同的普~。~称。

 ⒐全部,整个~盘。~宵。

 ⒑灵活变~。

 ⒒

 ⒓

 ①全部货物。

 ②"流通货币"的简称,包括硬币、纸币、支票、期票等。

 ⒔

 ①使空气流通。

 ②互相交换情况相互~气。及时~气。

 ⒕

 ⒖

 ⒗

 ①穿过,走过~过大桥。

 ②议案等经会议或组织同意这项提案已~过。

 ③经过~过教育,培养人才。

 通tòng量词

 ①〈表〉一份两~文件。

 ②〈表〉一阵擂鼓三~。已讲一~。
"舟"字解释:舟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船形。两边象船帮,中间三条线代表船头、船舱和船尾。先秦多用舟”,汉以后用船”渐多起来。本义船)

 同本义 

 舟,船也。古者共鼓货狄,刳木为舟,剡木为楫,以济不通。象形。--《说文》

 自关而西谓之船,自关而东谓之舟。--《方言九》

 作舟以行水。--《考工记·总目》

 舟以行川谷。--《墨子·节用》。按,舟之始,古以自空大木为之,曰俞,后因集板为之,曰舟,又以其沿水而行曰船也。

 刳木为舟,剡木为楫。--《易·系辞下》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诗·邶风·二子乘舟》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

 舟zhōu船小~。扁~。轻~已过万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