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串通一气

相互勾结,一个鼻孔出气。

串通一气

读音(发音): chuàn tōng yī qì

详细解释(意思):相互勾结,一个鼻孔出气。

出处(典故):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六回怪道!你们串通一气来算计我。”

示例: 他们和赌馆的人虽然~,惟恐怕他们冒冒失失的放枪拒敌……★清·张春帆《宦海》第二回

第一个字为"串"的成语

成语"串通一气"逐字解释

"串"字解释:串  chuan

 将物品连贯在一起。亦指连贯而成的物品 

 勾结 

 交错连接 

 走;到别人家走动 

 担任戏曲角色 

 串 

 穿在绳上的一组东西,尤指穿满的一串 

 串 chuàn

 ①连贯~讲。

 ②量词。用于连贯起来的东西一~钥匙。

 ③勾结~供。

 ④错误地连接字印得太密了,这样容易~行。

 ⑤由这里到那里走动~门、~亲戚。

 ⑥扮演。客~。

 【串供】互相串通,一致提供假口供。

 【串联】

 ①一个一个地联系。

 ②为了共同行动而进行的联系。

 ③〈理〉把电器元件一个接一个依次联接起来,电流依次通过。

 【串联电池组】〈理〉将一电池的正极与另一电池的负极依次联结而成的电池组。其电动势等于各个电池电动势之和。内阻等于各个电池内阻之和。

 【串联电路】〈理〉将电器元件及负载用串联方法联成的电路。电路内各处的电流强度相同,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

 串chuàn

 ⒈连贯,连贯成行的贯~。~珠儿。

 ⒉往来,由此到彼走动~联。~门。~亲访友。

 ⒊彼此勾通,勾结~通。~供。~骗。

 ⒋演戏剧、杂耍等扮演角色客~。反~。

 ⒌量词。指串连在一起的东西两~钥匙。

 串guàn 1.习惯。 2.亲近。参见"串昵"。亦指亲近的人。参见"亲串"。 3.相谑。
"通"字解释:通〈动〉

 (形声。从辵,甬声。本义没有堵塞,可以通过)

 同本义 

 通,达也。--《说文》

 往来不穷谓之通。--《易·系辞》

 推而行之谓之通。

 坎为通。--《易·说卦》

 道远难通。--《国语·晋语》。注至也。”

 血脉欲其通也。--《吕氏春秋·达郁》。注利也。”

 凝绝不通声暂歇。--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中通外直。--宋·周敦颐《爱莲说》

 又如通衢大道(四通八达的大道,指交通要道);通漕(直通水运);通塞(指境遇的顺利与滞涩);通水(通水运;能行船的地域);通畅(通行无阻的);通川(有河川流

 通tōng

 ⒈可以穿过,没有阻碍~行。~车。~航。

 ⒉能够达到四~八达。火车直~北京。

 ⒊使不阻塞~炉子。~阴沟。

 ⒋了解,懂得~晓。~情达理。精~专业技术。

 ⒌顺,顺利~顺。语法不~。

 ⒍传达~告。~知。~信。

 ⒎交往,勾结~商。~敌。

 ⒏普遍,共同的普~。~称。

 ⒐全部,整个~盘。~宵。

 ⒑灵活变~。

 ⒒

 ⒓

 ①全部货物。

 ②"流通货币"的简称,包括硬币、纸币、支票、期票等。

 ⒔

 ①使空气流通。

 ②互相交换情况相互~气。及时~气。

 ⒕

 ⒖

 ⒗

 ①穿过,走过~过大桥。

 ②议案等经会议或组织同意这项提案已~过。

 ③经过~过教育,培养人才。

 通tòng量词

 ①〈表〉一份两~文件。

 ②〈表〉一阵擂鼓三~。已讲一~。
"一"字解释:一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同本义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说文》

 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淮南子·诠言》

 抱一而天下试。--《老子》

 故一人有事于四方。--《书·君奭》。传天子也。”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汉·贾谊《过秦论》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

 一yī

 ⒈数目字。整数中最小的数~龙~猪。

 ⒉纯,专~心~意。用心~也。

 ⒊相同,同样~致。~模~样。

 ⒋全,满~如既往。~网打尽。~身是胆。

 ⒌又,其它,另外昆明市~名春城。

 ⒍用在重叠动词的中间,〈表〉稍微,短暂试~试。望~望。停~停。

 ⒎跟"就"呼应。

 ①〈表〉每逢~想到要回祖国,就归心似箭。

 ②〈表〉两事的时间紧接着~教就懂。~学就会。

 ⒏〈古〉副词。乃,竟~至此乎!

 ⒐〈古〉副词。

 ⒑〈古〉副词。一旦,一经~闻人之过,终身不忘。

 ⒒旧时乐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低音"7"。

 ⒓

 ①特定~定的阶级。

 ②相当工作上取得了~定的成绩。

 ③规定,确定按~定的规章办事。

 ④必然共产主义~定会实现。

 ⒔

 ⒕

 ⒖
"气"字解释:气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同本义 

 气,云气也。--《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

 天气下降,地气上腾。--《礼记·月令》

 地有气。--《考工记·总目》

 望其气。--《史记·项羽本纪》

 此天子气也。

 窗以达气。--清·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气朔(指显示吉凶的云气和每月的朔日);气祲(古代泛指据以占卜吉凶的云气);气纬(指云气星象);气晕(日、月四周所生的晕气)

 气体的通称 

 气(氣)qì

 ⒈无一定形状,能自由散布的物体~体。煤~。水蒸~。特指空气~压。吸~。

 ⒉呼吸~息。~喘。屏~。上~不接下~。

 ⒊自然界冷、热等现象天~。节~。六~(阴阳风雨晦明)。

 ⒋闻到的味儿~味。香~。烟~。

 ⒌人的精神状态、作风、风度、力量等朝~。骄~。怒~。娇~。勇~。~宇。~节。~魄。

 ⒍怒,使人发怒生~。不要~我嘛!

 ⒎欺负,欺压受~。

 ⒏气势,气氛~壮山河。喜~洋洋。

 ⒐中医指体内具有某种功能的物质~虚。~血两亏。也指某种症象湿~。痰~。

 ⒑迷信者所谓的"命运"~数、运~等都是无稽之谈。

 ⒒

 ⒓

 ⒔

 ①云气。

 ②某种环境中反映出来的状态情景和谐的~氛。

 ⒕

 气xì 1.馈赠粮饷。 2.指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