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推心致腹

把赤诚的心交给人家。比喻真心待人。同推心置腹”。

推心致腹

读音(发音): tuī xīn zhì fù

详细解释(意思):把赤诚的心交给人家。比喻真心待人。同推心置腹”。

出处(典故):

示例:

成语"推心致腹"逐字解释

"推"字解释:推〈动〉

 (形声。从手,隹声。本义手向外用力使物体移动或向前移动)

 同本义 

 推,排也。--《说文》

 推,輕也,前也。--《仓颉篇》

 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孟子·万章上》

 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左传·成公二年》

 推堕附马河中。--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始欲着推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作推敲之势。

 又如推毂(推动车轮轴,使车前进);推抢(推拥抢夺,争抢);推沟(推下沟);推行(推动物体向前);推引(推动;推拉);推天抢地(形容乱推乱搡);推转(推出处死)

 使工具向前移动进行工作 

 推tuī

 ⒈抵住物体并用力使它移动~动。~车。~磨。

 ⒉用工具向前移动进行工作~草。~头(理发)。用刨子~平木板。

 ⒊使事情开展~动。~销新产品。~广科学技术。

 ⒋探求,进一步想,由已知的点去预测或断定其它~求。~想。~究。~测。~理。以此类~。

 ⒌执行~行。

 ⒍除去~陈出新。

 ⒎延迟~迟。~几天再说。

 ⒏辞让,却卸~辞。~让。~卸。~委。~脱。

 ⒐举荐,选举~举。~荐。

 ⒑赞美,钦佩,崇敬~许。~重。~崇。

 ⒒

 ⒓
"心"字解释: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

 其祀中靋,祭先心。--《吕氏春秋》

 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心腹之病(致命之祸;隐患);心上刃(忍”字的拆写);心肝胕蒂(心肝宝贝);心气(中医指心脏的功能);心系(系悬心脏于胸腔中的筋脉);心脾(心脏与脾脏)

 内心 

 日月阳止,女心伤止。--《

 心xīn

 ⒈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脏器~脏。

 ⒉习惯上将思想的器官和思念、感情等都说成"心"~思。~情。~得。热~。谈~。开~(欢乐)。用~学习。一~一意。无贪财之~。

 ⒊中央,居中的中~∷~∮~。圆~。

 ⒋星宿名,也叫"商"。二十八宿之一。

 ⒌

 ⒍

 ⒎

 ⒏

 ①气量,胸襟。

 ②志向,抱负。

 ⒐

 ①感觉、情绪、思维等活动的总称。

 ②人的想法、内心活动情况他的~理状态好吗?

 ⒑

 ①出自内心的,真心实意~腹话。

 ②〈喻〉要害,严重~腹之患。

 ③〈喻〉亲信的人这人是他的~腹。

 ⒒

 ⒓

 ⒔

 ①做了坏事或错事常常惊怕做贼~虚。

 ②气馁,缺乏自信。
"致"字解释:致 

 同本义 

 致,送诣也。--《说文》

 君子以致命遂志。--《易·象下传》

 远莫致之。--《诗·卫风·竹竿》

 卿致馆。--《诗·卫风·聘礼》

 殷人既葬而致事。--《仪礼·曾子问》

 远方莫不致其珍。--《荀子·解蔽》

 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史记·李将军列传》

 致敬亭于幕府。--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致电上海。--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致聘(送交定亲礼品)

 招引;招致 

 致天下之士。--汉·贾谊《过秦论》

 致食客三千人。(致,招致,招徕。)--《史

 致(緻)zhì

 ⒈给,送达~函。~电。〈引〉传达,表达~意。~敬。~谢。

 ⒉招引,引来~病。~富。~利除弊。

 ⒊到,达到学以~用。

 ⒋极,尽力,专注~高。~力。专心~志。

 ⒌意态,情趣兴~。情~。景~。雅~。

 ⒍精密,细密~密。精~。细~。

 ⒎大概大~。

 ⒏一样,无分岐一~。

 ⒐
"腹"字解释:腹〈名〉

 (形声。从肉,复声。此为后起形声字,初文应即畐”字,象人腹部之形。本义肚子)

 同本义 

 腹,厚也。--《说文》。按,脐上下两旁也。

 坤为腹。--《易·说卦传》

 入于左腹。--《易·明夷》

 腹者至阴之所居。--《素问·评热病论》

 自脐以下曰水腹。--《释名》

 腹饥不得食。--晁错《论贵粟疏》

 又如腹痛(肚子痛);腹肠(肚肠,肚子);腹围(腰带);腹如垂瓠(形容肚皮松瘪难看);腹便便(形容肚子肥满)

 比喻中央部分 

 腹 fù

 ⒈肚子。躯干的一部分,在胸部之下~部。~直肌。~背(前后)受敌。

 ⒉

 【腹地】

 ①内地。

 ②客运、货运集散的中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