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格物致知

格推究;致求得。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格物致知

读音(发音): gé wù zhì zhī

详细解释(意思):格推究;致求得。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出处(典故): 《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示例: 顾彼西洋以~为学问本始,中国非不尔云也,独何以民智之相越乃如此耶?★严复《原强》

成语"格物致知"逐字解释

"格"字解释:格 

 (形声。从木,各声。本义树木的长枝条)

 同本义 

 格,木长貌。--《说文》。徐锴系传亦谓树高长枝为格。”

 夭娇枝格,偃蹇杪颠。--司马相如《上林赋》

 角者,言万物皆有枝格如角也。--《史记·律书》

 草树混淆,枝格相交。--北周·庾信《小园赋》

 引申为格子 

 格,椸架也。--《一切经音义》引苍颉

 共其牛牲之互。--《周礼·地官·牛人》。注互,若今屠家县肉格。”

 窗格上有火燃处。--《梦溪笔谈·活板》

 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又如五格的书架;格眼(格子和窟窿);格子眼(窗孔);格目(项目);

 格gé

 ⒈划分成空栏或框子方~纸。打~子。此书架有三个~儿。

 ⒉一定的标准、规模、式样、名言规~∠~。~局。~式。~言。〈引〉品质,个性品~。性~。人~。

 ⒊阻碍,隔阂阻~。~ ~不入。

 ⒋推究,研究~致。~物。

 ⒌击,打~杀勿论。持械~斗。聚众~斗。

 格luò 1.村落。 2.零落。

 格gē 1.见"格格"。

 格hè 1.见"格泽"。
"物"字解释:物 

 (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

 同本义 

 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说文》

 物以群分。--《礼记·乐记》

 四时之散精为物。--《淮南子·天文》

 物也者,大共名也。--《荀子·正名》

 九曰物贡。--《周礼·太宰》

 又如物品(各种财货、物件);物母(万物的本源);物曲(物的性能);物如(事物的本源);物序(事物的规律);物祖(万物之祖);物际(事物的界限);物恺(愿各物安乐);物灵(万物之

 灵);物用(百物器用)

 物件,东西 

 庞然大物。--唐·柳宗元《三

 物wù

 ⒈东西~品。矿~。爱护公~。

 ⒉我以外的人(多指众人)恐遭~议。待人接~。

 ⒊内容,实质言之有~。空洞无~。

 ⒋

 ⒌

 ⒍

 ⒎

 ①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世界~质不灭。

 ②指供穿、吃、住、用等的东西~质生活。
"致"字解释:致 

 同本义 

 致,送诣也。--《说文》

 君子以致命遂志。--《易·象下传》

 远莫致之。--《诗·卫风·竹竿》

 卿致馆。--《诗·卫风·聘礼》

 殷人既葬而致事。--《仪礼·曾子问》

 远方莫不致其珍。--《荀子·解蔽》

 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史记·李将军列传》

 致敬亭于幕府。--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致电上海。--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致聘(送交定亲礼品)

 招引;招致 

 致天下之士。--汉·贾谊《过秦论》

 致食客三千人。(致,招致,招徕。)--《史

 致(緻)zhì

 ⒈给,送达~函。~电。〈引〉传达,表达~意。~敬。~谢。

 ⒉招引,引来~病。~富。~利除弊。

 ⒊到,达到学以~用。

 ⒋极,尽力,专注~高。~力。专心~志。

 ⒌意态,情趣兴~。情~。景~。雅~。

 ⒍精密,细密~密。精~。细~。

 ⒎大概大~。

 ⒏一样,无分岐一~。

 ⒐
"知"字解释:知 

 (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同本义 

 知,识也。--《玉篇》

 知汝远来应有意。--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心徹为知。--《庄子·外物》

 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史记·留侯世家》

 不知何氏女。--《后汉书·列女传》

 又

 日知基所亡。

 汝亦知射。--宋·欧阳修《归田录》

 不知几千里。--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知其不可而为之。--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知不到(不知道);知风(知道情况

 知zhī

 ⒈晓得,明了~晓。~道。~己~彼。

 ⒉使知道通~。告~。

 ⒊感觉,认识到~觉。

 ⒋见识,学识,学问~识。求~。真~。

 ⒌了解相~。〈引〉相亲新~。~己。~音。~心人。

 ⒍主持,主管~县、~事(旧时指县长)。

 ⒎〈古〉通"智"。聪明,智慧。

 ⒏

 ⒐

 知zhì 1.聪明;智慧。 2.姓。春秋时晋有知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