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赏不逾时

指及时行赏。

赏不逾时

读音(发音): shǎng bù yú shí

详细解释(意思):指及时行赏。

出处(典故):

示例:

成语"赏不逾时"逐字解释

"赏"字解释:赏 

 (形声。从贝,尚声。本义赏赐;奖给)

 同本义 

 赏,赐有功也。--《说文》

 赏,上报下之功也。--《墨子经》

 三年有赏于大邦。--《易·未济》

 尧能赏均刑法。--《礼记·祭法》

 善人富谓之赏。--《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赏田。--《周礼·载师》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诸葛亮《出师表》

 未有封侯之赏。--《史记·项羽本纪》

 又如赏捞(赏赐捞劳);赏口(供赏赐为奴仆的人口);赏田(赏赐的田地);赏首(第一个受赏者);赏设(犒赏);赏赣(赏赐);赏地(赏赐田地)

 玩赏;欣赏 

 奇文共欣

 赏shǎng

 ⒈赐,奖,给予~赐。奖~。~给。

 ⒉奖赐的物品有~。受~。领~。

 ⒊赞扬赞~。

 ⒋喜爱,喜欢,领略趣味~花。~月。欣~。玩~。鉴~。观~。

 ⒌敬词~光。

 ⒍
"不"字解释: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

 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
"逾"字解释:逾 

 (形声。从辵,俞声。本义越过,经过)

 同本义 

 又如逾迈(走过;时光易逝);逾墙钻穴(指男女偷情;跳墙钻洞);逾墉(越过城墙);逾墙(越过矮墙);逾假不归(即假期已满而未归营);逾轨(越轨)

 超过;胜过 

 无敢昏逾。--《书·顾命》

 日月逾迈。--《书·秦誓》

 物或逾秋不死,亦如人年多度百至于三百也。--汉·王充《论衡·气寿》

 越职逾法,以取名誉。--《汉书·宣帝纪》

 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又如逾千(超过一千);逾出(突出,超过一般);逾立(超过三十岁);逾世(超过

 逾(

 ⒈踰)yú

 ⒈越过,超过~越。~期。"踰"另见窬(踰)。

 ⒉更,更加~甚。~远。

 逾tóu 1.古代的容量单位。一逾等于十六斗。 2.通"偷"。苟且。
"时"字解释:时 

 (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同本义 

 时,四时也。--《说文》

 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释名》

 谓其三时不害。--《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

 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孟子·梁惠王上》

 时事之征也。--《左传·闵公二年》

 时者,所以记岁也。--《管子·山权数》

 四时者,天之吏也。--《淮南子·天文》

 四时和谓之宝烛。--《尔雅·释天》。

 时(時、昬)shí

 ⒈一切物质不断运动变化或发展所经历的过程~间。~候。~光。

 ⒉时间的一段~期。~代。古~。秦~。平~。瞬~。盛极一~。

 ⒊时间单位。一天分子~、丑~、寅~等十二~辰。一天分二十四小~。

 ⒋节令,季节~令。~节。春夏秋冬四~。应~服装。

 ⒌现在的,当前的~事。~髦。

 ⒍经常,常常~常。~ ~见到。

 ⒎不经常,间或~而。有~候。~好~坏。

 ⒏规定的时间准~。按~上下班。

 ⒐不定的时间不~。随~。

 ⒑机会,具有时间性的有利条件~机。~不可失。~不再来。

 ⒒

 ⒓

 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