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藏器待时

器用具,引伸为才能。比喻学好本领,等待施展的机会。

藏器待时

读音(发音): cáng qì dài shí

详细解释(意思):器用具,引伸为才能。比喻学好本领,等待施展的机会。

出处(典故): 《周易·系辞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示例: 李如真四月二十六日书到黄安,知兄已到家,~,最喜最喜。★明·李贽《续焚书·与焦弱侯》

第二个字为"器"的成语

成语"藏器待时"逐字解释

"藏"字解释:藏 

 (形声,臧声。本义把谷物保藏起来)

 储积,收藏 

 农夫春耕夏耘,秋敛冬藏。--《墨子·三辩》

 子不闻藏书者乎?--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又如矿藏;收藏(收集保藏)

 隐匿 

 藏,匿也。--《说文新附》

 慢藏海盗。--《易·系辞上》

 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吕氏春秋·察今》

 又如藏掩(遮盖,隐瞒);藏拙(因怕丢丑而不显露自己的技能和意见);藏娇(把娇娃藏起来。指娶妾别居);藏名(隐匿名声)

 怀有 

 藏 cāng

 ①~隐蔽埋~。

 ②收存;储藏~书。又见zàng。

 【藏垢纳污】比喻包容种种坏人坏事。又作藏污纳垢。

 【藏奸】~心怀恶意。

 ②不肯拿出全部精力或不肯尽力帮助人~耍滑。

 【藏龙卧虎】比喻潜藏着的未被发现的人才。

 【藏匿】隐藏起来不让人发现。

 【藏头露尾】形容躲躲闪闪,不把真实情况全都摊出来。

 【藏污纳垢】见【藏垢纳污】。

 【藏掖】

 ①怕人知道或发现而竭力掩藏~躲闪。

 ②掩饰住的弊端他办事可从来没有~。

 【藏拙】怕出丑,不肯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看法或技能。常用为自谦之辞。

 藏zàng

 ⒈储存东西的地方库~。宝~。

 ⒉道教、佛教经典的统称道~。大~经。

 ⒊

 ①佛教经典"经、律、论"三部分。

 ②唐玄奘号"三藏法师"。

 ⒋西藏自治区的简称。

 ⒌

 藏cáng 1.隐藏;潜匿。 2.收藏;储藏。 3.怀,藏在心中。 4.深,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

 藏zāng 1.草名。 2.通"臧"。善。 3.通"赃"。窝主。
"器"字解释:器 

 (会意。从犬。《说文》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器物很多,用狗看守。本义器具)

 同本义 

 器,皿也。--《说文》。段注器乃凡器统称。”

 天下神器。--《老子》

 形乃谓之器。--《易·系辞》

 物周为器。--《周书·宝典》

 其贡器物。--《周礼·大行人》

 夫冰炭不同器而久。--《韩非子·显学》

 作为食器。斩山木而财之。--《韩非子·十过》

 守圉之器。--《墨子·公输》

 肖于器邪。--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盆器倾侧。--《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尽一器。--清

 器(噐)qì

 ⒈用具瓷~。陶~。铁~。武~。~具。

 ⒉气度,才能~量。成~。大~。

 ⒊看重,重视~重。

 ⒋

 器qī 1.用具;器具。 2.古代标志名位﹑爵号的器物。 3.指官职﹑爵位。 4.指宝器。鼎彝等传国之重器。亦指政权。 5.指躯体或器官。 6.指有形的具体事物。与"道"

 相对。 7.指外形。 8.度量;胸怀。 9.犹性。本性。 10.才能;能力。 11.比喻人才。 12.器重,重视。 13.谓量材使用。 14.指使其才为人所用。 15.指国家的

 赋役。
"待"字解释:待 

 (形声。从彳,寺声。本义等待,等候)

 同本义 

 待,逗也。--《广雅》

 有待而行也。--《易·归妹》

 窃待于下风。--《庄子·渔父》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左传·隐公元年》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史记·项羽本纪》

 与其坐而待之,孰若起而拯之。--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待君久不至,已去。--《世说新语·方正》

 又如待年(等待长大。指女子待嫁);待贤(等候贤人);待诏(等待任职的诏令);待时(等待时机)

 对待 

 此贤君子也,君厚待之。--《

 待 dāi停留~会儿再走。又见dài。

 待 dài

 ①将;要~答不理。

 ②等候尚~解决。

 ③对待~人诚恳。又见dāi。

 【待定系数法】〈数〉对于一个算式,如果已知所求结果具有某种形式,那么可以引入一些尚待确定的系数来表示结果,使给定的算式和结果之间建立起恒等式,进而通过对所

 得到的恒等式的变形或代换,以确定这些系数,从而得到所求的解的解题方法。

 【待机】等候时机。

 【待价而沽】等有了高价才出售。比喻谁给好的待遇就为谁做事。

 【待命】等候命令原地~。

 【待人接物】对待别人,应接事物。指与别人相处。

 【待业】等候就业的简称。

 【待遇】

 ①〈古〉接待齐人亦以此重之,~甚厚。(《南史·王琳传》)

 ②对待;看待平等~、受到冷淡的~。

 ③享有的权利、物质报酬等政治~、福利~、~优厚。
"时"字解释:时 

 (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同本义 

 时,四时也。--《说文》

 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释名》

 谓其三时不害。--《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

 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孟子·梁惠王上》

 时事之征也。--《左传·闵公二年》

 时者,所以记岁也。--《管子·山权数》

 四时者,天之吏也。--《淮南子·天文》

 四时和谓之宝烛。--《尔雅·释天》。

 时(時、昬)shí

 ⒈一切物质不断运动变化或发展所经历的过程~间。~候。~光。

 ⒉时间的一段~期。~代。古~。秦~。平~。瞬~。盛极一~。

 ⒊时间单位。一天分子~、丑~、寅~等十二~辰。一天分二十四小~。

 ⒋节令,季节~令。~节。春夏秋冬四~。应~服装。

 ⒌现在的,当前的~事。~髦。

 ⒍经常,常常~常。~ ~见到。

 ⒎不经常,间或~而。有~候。~好~坏。

 ⒏规定的时间准~。按~上下班。

 ⒐不定的时间不~。随~。

 ⒑机会,具有时间性的有利条件~机。~不可失。~不再来。

 ⒒

 ⒓

 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