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剖蚌求珠

将蚌壳剖开,以取里面的珍珠。比喻求取贤良良的人材。

剖蚌求珠

读音(发音): pōu bàng qiú zhū

详细解释(意思):将蚌壳剖开,以取里面的珍珠。比喻求取贤良良的人材。

出处(典故): 《三国志·蜀书·秦宓传》甫欲凿石索玉,剖蚌求珠,今乃随、和炳然,有如皎日,复何疑哉!”

示例:

成语"剖蚌求珠"逐字解释

"剖"字解释:剖〈动〉

 (形声。从刀,咅声。本义破开,中分)

 同本义 

 剖,判也。--《说文》

 剖,分也。--《广雅》

 剖伛之背。--《战国策·宋策》。注劈也。”

 比干剖。--《庄子·胠箧》。释文谓割心也。”

 剖刑而莫邪已。--《荀子·彊国》

 剖冰济水,不惮艰难。--《吴子·料敌》

 我先君惠公有不腆之田,与女剖分而食之。--《左传·襄公十四年》

 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明·刘基《卖柑者言》

 又如剖心(破开胸腹以割心;开布诚心,竭诚相见);剖判(分割,破开;辨析);剖列(分列);剖割(分割);剖肝沥胆(

 剖pōu

 ⒈破开,分开~开。~瓜。尸体解~。

 ⒉分析,分辨~析。~明事理。

 ⒊

 ⒋
"蚌"字解释:蚌 

 (形声。从虫,丰声。本义一种软体动物。有的能产珍珠)

 同本义 

 离为蚌。--《易·说卦》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其喙。--《战国策·燕策》

 巨 蝝函蛛。--《文选·左思·南都赋》

 民食果菰 蝝蛤腥臊恶臭。--《韩非子·五蠹》

 又如蚌蛤(蚌与蛤。长者曰蚌,圆者曰蛤);蚌壳(蚌的外壳)

 美珠 

 蚌,美珠。--《类篇·虫部》

 蚌 bàng 软体动物。有两个可以开合的椭圆形贝壳,里面有珍珠层。生活在淡水中,有的种类产珍珠。又见bèng。

 蚌 bèng又见bàng。

 【蚌埠】市名。在安徽省。
"求"字解释:求 

 (《说文》以求”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义皮

 衣)

 裘”的古字。皮衣 

 乐正求。--《汉书》

 姓

 求 〈动〉

 请求;干请;乞助 

 求,乞也。--《增韵》

 因留怀王以求割地。--《史记·屈原列传》

 求救于齐。--《战国策·赵策》

 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齐策》

 求其能千里也。

 求救于孙将军。--《资治通鉴》

 又如求浼(请求;央求);求神福(祈求神灵保佑;祝福);求张良,拜

 求qiú

 ⒈寻找,想办法得到~解。~学。寻~。精益~精。上下~索。

 ⒉恳请,乞助~人。~救。请~。乞~。

 ⒊需要需~。要~。供~相应。
"珠"字解释:珠 

 (形声。从玉,朱声。本义珍珠。蛤蚌壳内由分泌物结成的有光小圆体)

 同本义 

 珠,蚌之阴精。--《说文》。按,水精也,或生于蚌,阴精所凝。

 珠足以御火灾。--《国语·楚语》

 水方折者有玉,员折者有珠。--《尸子》

 渊生珠而岸不枯。--《淮南子·说山》

 珠盘玉敦。--《周礼·玉府》

 大珠四枚。--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又

 所货西洋珠。

 又

 公受珠。

 又

 出珠授之。

 又如珠户(采珠的民户;珠饰的门户);珠履(以珍珠为饰的鞋子);珠碧(珍珠与碧玉);珠英(美如珍珠的花);珠翠(珍珠与翠玉);珠市(买卖珍珠的集

 珠zhū

 ⒈

 。

 ⒉样子像珍珠的东西水~。露~儿。眼~子。

 ⒊

 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