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东磕西撞

犹言东奔西撞。

东磕西撞

读音(发音): dōng kē xī zhuàng

详细解释(意思):犹言东奔西撞。

出处(典故): 《醒世姻缘传》第三五回你道这几件事岂是容易做的?这都是要脚奔波,足不沾地的勾当,岂是教书人所为?[汪为露]失了魂的一般东磕西撞。”

示例:

第二个字为"磕"的成语

成语"东磕西撞"逐字解释

"东"字解释:东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同本义 

 东,动也。--《说文》

 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白虎通·五行》

 东方木也。--《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

 东君,日也。--《广雅·释天》

 东邻。--《易·既济》。虞注震为东。”

 东方者,阳也。--《白虎通·情性》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又如关东;旭日东升;东夏(指中国东部);东朝(东宫);东极(东方边远之处);东君(神话中与西王母相对的东王公);东坦(女婿);东裔(东
"磕"字解释:磕〈象〉

 (形声。从石声。本义石声或鼓声) 同本义 

 石头撞击声

 磕,石声。--《说文》

 物相碰声

 榜舫兮下流,东注兮磕磕。--汉·王褒《九怀尊嘉》

 又如磕擦擦(形容物体磨擦碰撞声或马蹄声);磕磕(物相碰声);磕扑扑(急促的脚步声)

 眯稳莸犊痴渡鄙H磕叉(磕叉叉;磕擦。砍砸斩杀声)

 磕 〈动〉

 碰击,碰撞 

 云缠风束乱敲磕。--杜牧《大雨行》

 又如磕打(捶打;比喻折磨);磕开(击开;撞开);磕撞(碰撞,撞击);磕竹(用两块瓢形的竹、木片占卜吉凶);磕牙料嘴(斗嘴,耍嘴皮子);磕绊(由说话引起的争端冲突)

 通

 磕kē碰在硬东西上茶杯~破了。~头(旧时的跪拜礼)。
"西"字解释:西 

 (象形。据小篆字形,上面是鸟的省写,下象鸟巢形。西”是栖”的本字。本义鸟入巢息止)

 同本义 

 西,鸟在巢上,象形。--《说文》

 棹歌惊起乱西禽,女伴各归南浦。--《敦煌曲子词集》

 又如西迟(游息,流连。同栖迟)

 往西走;向西去 

 西通巴蜀。--《三国志·诸葛亮传》

 何时复西归。--《乐府诗集·长歌行》

 从小丘西行……--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又如西上(向西去);西驾(皇帝的车驾西行);西夕(太阳西下而天黑)

 西 

 方位

 西xī

 ⒈方向,日落的一方,跟"东"相对~方。~部。由东到~。

 ⒉泛指欧、美~洋。~餐。~装。
"撞"字解释:撞 

 (形声。从手,童声。本义撞击)

 同本义 

 撞,乵捣也。--《说文》。字亦作揰,作摐。

 善待问者如撞钟。--《礼记·学记》。犹击也。

 摐金鼓。--司马相如《子虚赋》

 撞洪钟。--张衡《东京赋》

 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史记·项羽本纪》

 又

 樊哙侧其盾以撞。

 东野不回头,有如寸莛撞巨钟。--韩愈《醉留东野》

 便将头往隔断板上乱撞,撞的披头散发。--《红楼梦》

 又如撞跌(撞头跺脚);撞木(敲击钟磬之木);撞舂(撞击;冲击);撞筵(撞钟的木枝)

 遇上,碰到 

 撞zhuàng

 ⒈敲击~钟。

 ⒉碰,闯~破了皮♂冲直~。〈引〉遇到~上。~见。

 撞chuáng 1.见"撞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