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燃萁之敏

后因以之喻文思敏捷。

燃萁之敏

读音(发音): rán qí zhī mǐn

详细解释(意思):后因以之喻文思敏捷。

出处(典故): 相传三国魏曹植在其兄曹丕的胁迫下七步成诗,诗中有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语。宋·宁参《白水县斋十咏》序曾无击钵之音,但愧燃萁之敏。”

示例:

燃萁之敏成语接龙

第一个字为"燃"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萁"的成语

成语"燃萁之敏"逐字解释

"燃"字解释:燃 

 (形声。从火,然声。然”有表意作用。本作然”。燃”是后起字。本义燃烧)

 同本义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曹植《七步诗》

 又如燃藜图(劝人勤学苦读的画);燃灰(死灰复燃);燃灼(燃烧;烧灼);燃顶(以香火烧灼头顶,表示虔诚)

 引火点着 

 ……开枪者、燃炮者、……络绎相属。--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又如燃放(点燃鞭炮等使其爆炸)

 燃rán

 ⒈烧~烧。~料。自~。助~。

 ⒉用火点着~放鞭炮。点~煤气。
"萁"字解释:萁〈名〉

 豆秸 

 萁,豆茎也。从苃,其声。--《说文》

 种一顷豆,落而为萁。--《汉书·杨恽传》

 炊萁燧火。--《淮南子·时则》

 又如萁秆(大豆的茎。晒干后可作燃料);萁豆相煎(比喻骨肉自相残杀)

 萁qí豆茎豆~。

 萁jī 1.草名。参见"萁服"。 2.木名。 3.语助词。
"之"字解释:之 

 (会意。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之,出也。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

 之zhī

 ⒈到,往由京~川。不知所~。

 ⒉代词。代替人或物爱~重~。取~不尽,用~不竭。

 ⒊代词。这,此,或虚指~子于归(这个女子出嫁)。久而久~。

 ⒋在形容词、名词等之后,跟"的"相当。〈表〉修饰或领属关系光荣~家。四分~三。两年~后。羔羊~皮。中国~富强。人民~英勇。

 ⒌用于主谓结构中间,使其变为偏正结构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⒍文言虚词~乎者也矣焉哉。
"敏"字解释:敏 

 (形声。从攴,每声。甲骨文字形,像用手整理头发的样子。本义动作快)

 同本义 

 敏,疾也。--《说文》

 曾孙不怒,农夫克敏。--《诗·小雅·甫田》

 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又如敏给(敏捷);敏赡(敏捷而多智);敏睿(敏捷聪慧);敏疾(敏捷,迅速);敏思(才思敏捷);敏才(敏捷的才思)

 思想敏锐,反应快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我虽不敏。--《孟子·梁惠

 敏mǐn

 ⒈聪明,机智,迅速,反应快~锐。~捷。~感。灵~。~而好学。

 ⒉努力,奋勉~行而不敢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