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问一答十

形容所知甚多或口齿伶俐。

问一答十

读音(发音): wèn yī dá shí

详细解释(意思):形容所知甚多或口齿伶俐。

出处(典故):

示例:

第三个字为"答"的成语

成语"问一答十"逐字解释

"问"字解释:问 

 (形声。从口,门声。本义问,询问)

 同本义 

 问,讯也。--《说文》

 皇帝请问下民。--《书·吕刑》

 时聘曰问。--《周礼·大宗伯》

 小聘曰问。--《仪礼·聘礼》

 问人于他邦。--《论语》

 善问者如攻坚木。--《礼记·学记》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乐府诗集·木兰诗》

 问其故。--《列子·汤问》

 跪问其故。--《后汉书·列女传》

 景公问政孔子。--《史记·孔子世家》

 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史记·滑稽列传》

 既克,公问其故。--《左传·庄公十年》

 笑问客从何处来。--唐

 问wèn

 ⒈不知的或不明白的请人解答请~。询~。去~明白。

 ⒉审讯,查究,惩办~案。~罪。胁从不~。

 ⒊管,追究,考察,干预过~。这件事你要亲自去~。

 ⒋安慰,慰劳~候。慰~。

 ⒌

 ⒍

 ①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

 ②需要研究讨论或尚待解决之事遗留~题。

 ③关键或重要之点~题所在。

 ④事故或意外那辆汽车出~题了。
"一"字解释:一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同本义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说文》

 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淮南子·诠言》

 抱一而天下试。--《老子》

 故一人有事于四方。--《书·君奭》。传天子也。”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汉·贾谊《过秦论》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

 一yī

 ⒈数目字。整数中最小的数~龙~猪。

 ⒉纯,专~心~意。用心~也。

 ⒊相同,同样~致。~模~样。

 ⒋全,满~如既往。~网打尽。~身是胆。

 ⒌又,其它,另外昆明市~名春城。

 ⒍用在重叠动词的中间,〈表〉稍微,短暂试~试。望~望。停~停。

 ⒎跟"就"呼应。

 ①〈表〉每逢~想到要回祖国,就归心似箭。

 ②〈表〉两事的时间紧接着~教就懂。~学就会。

 ⒏〈古〉副词。乃,竟~至此乎!

 ⒐〈古〉副词。

 ⒑〈古〉副词。一旦,一经~闻人之过,终身不忘。

 ⒒旧时乐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低音"7"。

 ⒓

 ①特定~定的阶级。

 ②相当工作上取得了~定的成绩。

 ③规定,确定按~定的规章办事。

 ④必然共产主义~定会实现。

 ⒔

 ⒕

 ⒖
"答"字解释:答 

 (形声。从竹,合声。①本义以竹补篱。②答谢,报答)

 回话;应对 

 听言则答。--《诗·小雅·雨无止》

 既发则答君而俟。--《仪礼·乡射礼记》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以来。具答之。--陶潜《桃花源记》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乐府诗集·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渔歌互答。--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皆缄口不答。--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又如应答如流;答教(预先写好的准备答问的书面文字);答言(用言语回答);答语(回答的话;应对的话)

 报礼;报答。引申为酬答 

 答 dā回答。专用于'答应'、'答理'等词。又见dá。

 答 dá

 ①回答对~。

 ②回报~谢。又见dā。

 【答拜】礼节性回访。

 【答辩】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指责、控告进行答复或申辩论文~。

 【答对】回答别人的问话。

 【答礼】回礼。

 【答谢】对别人的帮助、招待表示感谢。
"十"字解释:十 

 (指事。甲骨文象用一根树枝代表十,金文象是结绳记数,用一个结表示十◇来一点变成了一横。本义九加一的和)

 同本义 

 十,数之具也。╠为东西,|为南北,则四方中央备矣。--《说文》

 十是数之小成。--《左传·僖公四年》疏

 十亩之间兮。--《诗·小雅·六月》

 兵也者,审于地图,谋十官。--《管子·七法》

 天下欲反,十室九空。--葛洪《抱朴子·用刑》

 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又如十里长亭(古时设在路旁的亭子,常用作送别饯行之处);十番(合奏乐以十种乐器演奏的名称);十牌(十户人家

 十shí

 ⒈数目字~羊九牧。

 ⒉完全,〈表〉到达顶点~足。~全~美。~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