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埳井之蛙

废井里的青蛙。比喻见识不多的人。同坎井之蛙”。

埳井之蛙

读音(发音): kǎn jǐng zhī wā

详细解释(意思):废井里的青蛙。比喻见识不多的人。同坎井之蛙”。

出处(典故):

示例:

埳井之蛙成语接龙

第一个字为"埳"的成语

成语"埳井之蛙"逐字解释

"埳"字解释:
"井"字解释:井 

 (象形。金文字形,外象井口,中间一点表示井里有水。本义水井)

 同本义 

 改邑不改井。--《易·井》

 井道。--《易·杂卦》传

 宿息井树。--《周礼·野庐氏》。注井,共饮食。”

 为其井匽。--《周礼·官人》

 坐井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韩愈《原道》

 又如井池(井口旁储水的小池);井鱼(井中的鱼。比喻见识短浅);井养(井水源源不断,供人饮用。比喻领受别人的好处、恩惠);井华(清早初汲的井水);井干(井上木栏干)

 形似水井的坑穴 

 井jǐng

 ⒈凿地挖成能取出水的深洞水~。又指形状像井的煤~。油~。气~。天~。

 ⒉整齐,有秩序~ ~有条。~然有序。

 ⒊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
"之"字解释:之 

 (会意。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之,出也。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

 之zhī

 ⒈到,往由京~川。不知所~。

 ⒉代词。代替人或物爱~重~。取~不尽,用~不竭。

 ⒊代词。这,此,或虚指~子于归(这个女子出嫁)。久而久~。

 ⒋在形容词、名词等之后,跟"的"相当。〈表〉修饰或领属关系光荣~家。四分~三。两年~后。羔羊~皮。中国~富强。人民~英勇。

 ⒌用于主谓结构中间,使其变为偏正结构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⒍文言虚词~乎者也矣焉哉。
"蛙"字解释:蛙 

 (形声。从虫,圭声。本义田鸡类动物。青蛙) 同本义 

 …苏俗谓之田鸡,扬州谓之水鸡,亦曰吠蛤。--《说文》

 听取蛙声一片。--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又如蛙市(夜晚蛙群聚集而鸣,称为蛙市);蛙吹(蛙鸣);蛙角(将头发束起,形状宛如青蛙头上左右凸出而对称的部分);蛙怒(形容青蛙叫声很大,有如鼓气发怒);蛙蛤(蛙的一种)

 蛙 

 淫邪 

 凹隐。扳着脸的样子 

 那陈经济把脸儿蛙着不言语。--《金瓶梅》

 蛙人

 

 蛙wā两栖动物。卵孵化为蝌蚪,成长时生出后肢、前肢、尾巴消失,变化成蛙。种类很多,常见的有青蛙、金线蛙等。捕食害虫,对农作物有益,要保护,禁止捕杀食用。今已

 有人工养殖的"牛蛙",供食用。

 蛙jué 1.见"蝭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