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治丝而棼

指理丝不找头绪,就会越理越乱。比喻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正确,使问题更加复杂。

治丝而棼

读音(发音): zhì sī ér fén

详细解释(意思):指理丝不找头绪,就会越理越乱。比喻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正确,使问题更加复杂。

出处(典故): 语出《左传·隐公四年》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

示例: 夫政出多门,非国家之福也。既有下院以代表民意,而复以上院掣肘之,是~也。★梁启超《乐利主义泰斗边沁之学说·边沁之政法论》

治丝而棼成语接龙

第四个字为"棼"的成语

成语"治丝而棼"逐字解释

"治"字解释:治 

 (形声。从水,台声。①本义水名。②引申义治水;整治;修治)

 同引申义 

 昔禹治洪水。--郦道元《水经注》

 民治渠。--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遂治别院,使夫妇成礼。--《聊斋志异·小翠》

 其后治装行,东入海求其师云。--《史记·孝武本纪》

 又如治酒(置办酒食);治步(修整仪容,举止合乎法度);治任(整理行装);治行(治严。整理行装);治缮(修缮);治茸(修缮)

 治理;管理;统治 

 治国无法则乱。--《吕氏春秋·察今》

 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

 治zhì

 ⒈管理~理。~家。抓纲~国。

 ⒉处理,惩处、医疗、研究等~丧。处~。~罪。惩~。医~。~病。~学。~世之道。

 ⒊整理,修整~装。~山。~水。~淮。整~。

 ⒋太平,安定,跟"乱"相对国~。天下大~。

 ⒌消灭病虫害~虫。~蝗。

 ⒍〈古〉称地方政府所在地县~。州~。府~。

 ⒎

 ⒏

 ⒐

 治yí 1.古水名。发源于山西省宁武县。上游即今山西﹑河北境内的桑干河。下游东流入渤海。参阅《汉书.地理志下》。
"丝"字解释:丝 

 (会意。从二糸。糸,细丝。本义蚕丝)

 同本义 

 丝,蚕所吐也。--《说文》。段注凡蚕者为丝、麻者为缕。”

 素丝五总。--《诗·召南·羔羊》

 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谓弦也。”--《礼记·乐记》

 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史记·货殖列传序》

 此织生于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后汉书·列女传》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聂夷中《咏田家》

 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唐·白居易《重赋》

 又如丝棉;丝网;丝缰(丝制的马缰绳);丝人(治理蚕丝

 丝(絲)sī

 ⒈蚕吐出的纤维。它是绸、缎等的原料新~。

 ⒉像丝的东西蛛~。铁~。肉~儿。

 ⒊细微,极少,细致一~不苟。~毫不差。~ ~入扣。

 ⒋计量单位十~为一毫。百~为一厘。
"而"字解释:而 

 (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

 义 

 而,颊毛也。--《说文》

 而 

 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表示并列关系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表示递进关系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表示承接关系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

 而 ér

 ①〈古〉你;你的余知~无罪也。(《左传·昭公二十年》)、必欲烹~翁。(《史记·项羽本记》)

 ②表示并列、转折、顺接等国富~兵强、知一~不知二。

 而néng 1.能够。 2.能力,才能。 3.安定。
"棼"字解释:棼〈名〉

 栋(屋的正梁),阁楼的栋 

 棼,复屋栋也。从林,分声。--《说文》。按,从林者,从二木也。复屋故从二木为意。复屋者,如苏俗所云,阁不可居,重屋如楼可居。

 阁楼 

 棼,阁也。--《广雅》

 又如棼橹(楼橹。古时军中用以了望敌军的无顶盖高台)

 麻布 

 素车,棼蔽。--《周礼·春官·巾车》

 棼〈形〉

 通紊”。纷乱,紊乱。众多错杂的 

 犹治丝而棼之也。--《左传·隐公四年》

 又

 治丝而益棼之。

 泯泯棼棼。--《书·吕刑》

 又如棼然(扰乱;纷乱);棼丝(乱丝);棼烟(缭乱

 棼 fén纷乱治丝益~(整理丝不找头绪,越搞越乱。〈喻〉做事方法不对头,反而搞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