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治国安邦

治理国家,使之太平、安定。

治国安邦

读音(发音): zhì guó ān bāng

详细解释(意思):治理国家,使之太平、安定。

出处(典故): 元·无名氏《猿听经》第一折不能勾治国安邦朝帝阙,常只是披霜带月似檐中。”

示例:

治国安邦成语接龙

成语"治国安邦"逐字解释

"治"字解释:治 

 (形声。从水,台声。①本义水名。②引申义治水;整治;修治)

 同引申义 

 昔禹治洪水。--郦道元《水经注》

 民治渠。--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遂治别院,使夫妇成礼。--《聊斋志异·小翠》

 其后治装行,东入海求其师云。--《史记·孝武本纪》

 又如治酒(置办酒食);治步(修整仪容,举止合乎法度);治任(整理行装);治行(治严。整理行装);治缮(修缮);治茸(修缮)

 治理;管理;统治 

 治国无法则乱。--《吕氏春秋·察今》

 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

 治zhì

 ⒈管理~理。~家。抓纲~国。

 ⒉处理,惩处、医疗、研究等~丧。处~。~罪。惩~。医~。~病。~学。~世之道。

 ⒊整理,修整~装。~山。~水。~淮。整~。

 ⒋太平,安定,跟"乱"相对国~。天下大~。

 ⒌消灭病虫害~虫。~蝗。

 ⒍〈古〉称地方政府所在地县~。州~。府~。

 ⒎

 ⒏

 ⒐

 治yí 1.古水名。发源于山西省宁武县。上游即今山西﹑河北境内的桑干河。下游东流入渤海。参阅《汉书.地理志下》。
"国"字解释:国 

 (会意。从囗”,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国,邦也。--《说文》

 以佐王治邦国。--《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

 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左传·隐公元年》

 丘也闻有国有邦者。--《论语·微子》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左传·庄公十年》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汉·贾谊《

 国(國、囯)guó

 ⒈国家爱~。~营。建设祖~。

 ①它是一个或一些阶级压迫另外的阶级的工具,是暴力的机器。主要由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组成。

 ②一个国家独有的占领区域。

 ⒉属于本国的~旗。~徽。~产品。

 ⒊地区北~风光。

 ⒋京城,首都~门。~都。

 ⒌〈古〉我国诸侯或王侯的封地楚~。齐~。秦~。

 ⒍

 ⒎

 ⒏

 ⒐
"安"字解释:安〈形〉

 (会意。从女”在宀”下,表示无危险。本义安定;安全;安稳)

 同本义

 安,定也。--《尔雅》

 共给之为安。--《庄子·天地》

 好和不争曰安。--《周书·谥法》

 心皆安下切上。--《仪礼·少牢礼》

 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易·系辞下》

 居安思危。--《左传·襄公十一年》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然后得一夕安寝。--宋·苏洵《六国论》

 谢庄遂安。--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安睡;安寝;安抵(平安地抵达);心神不安;坐立不安;安枕(安安稳稳)

 ⒈平静,稳定平~ 。 ~定团结。

 ⒉使平静,使稳定~慰。~民。

 ⒊处理,放置,装设~排。~置。~装。~机器人。

 ⒋存着,怀着~心赖账。

 ⒌治理治~。~天下。

 ⒍疑问词。哪里?怎么而今~在?~能见死不救?

 ⒎电流强度单位名称,安培的简称,代号a。
"邦"字解释:邦 

 (形声。从邑,丰声。古文从之、从田,会意。与封字从之、从土同意。本义古代诸侯的封国、国家)

 同本义 

 邦,国也。--《说文》。段注邦之言封也。古邦封通用。书序云‘邦康叔,邦诸侯。’论语云‘在邦域之中’。皆封字也。”

 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周礼·天官·大宰》

 以佐王治邦国。--《周礼·天官·大宰》。注大曰邦,小曰国,邦之所居亦曰国。”按,散文邦国亦通。

 利用为依迁邦。--《易·益》

 协和万邦。--《书·尧典》

 以畜万邦。--《诗·小雅·节南山》

 后非众罔与守邦。--《国语·周语》

 邦 bāng

 ①诸侯的封国王此大~。(《诗经·大雅·皇矣》)

 ②国友好邻~。

 【邦胡】见【板胡】。

 【邦交】国家之间的正式外交关系建立~。

 【邦交正常化】国与国之间的正式外交关系符合一般的规律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