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咽苦吞甘

犹咽苦吐甘。偏指吃苦。

咽苦吞甘

读音(发音): yàn kǔ tūn gān

详细解释(意思):犹咽苦吐甘。偏指吃苦。

出处(典故): 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三折想着我咽苦吞甘,十月怀耽,乳哺三年。”

示例:

第一个字为"咽"的成语

成语"咽苦吞甘"逐字解释

"咽"字解释:咽  yan

 (形声。从口,因声。本义咽头)

 同本义 

 咽,嗌也。--《说文》。段注咽者,因也,言食因于是以上下也。”

 咽,又谓之嗌,气所流通,厄要之处也。--《释名》

 咽已绝。--《汉书·息夫躬传》。注喉咙。”

 佗尝行道,见有病咽塞者。--《后汉书·华佗传》

 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苏洵《六国论》

 又如咽吭(咽喉。喻指要害处);咽塞(病名№咙梗塞,呼吸不畅)

 指颈项 

 搤其咽。--《汉书·扬雄传》。注

 咽yān咽头,它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共同通道,在鼻腔、口腔及喉腔的后方。通常与喉合称为"咽喉"。

 咽(嚥)yàn将嘴里的食物吞下去~下。慢慢~。狼吞虎~。

 咽yè

 ⒈声音哽塞呜~。哽~。~不成声。

 咽yuān 1.参见"咽咽"。
"苦"字解释:苦〈名〉

 (形声。从苃,古声。本义苦菜)

 同本义,即荼” 

 苦,大苦苓也。--《说文》

 采苦采苦,首阳之下。--《诗·唐风·采苓》

 濡豚包苦实蓼。--《礼记·内则》

 天子于是食苦。--《穆天子传》

 又如苦苣(野苣。又名荼);苦荼(苦菜);苦賨(苦菜)

 病;病痛 

 自苦而居海上。--《吕氏春秋·遇合》。注;伤也。”

 皆甚苦之。--《吕氏春秋·贵卒》。注病也。”

 苦垮之家。--《淮南子·精神》。注疾也。”

 又如苦车(晕车。乘车时有晕眩呕吐等感觉);苦船(晕船。乘船时有晕眩呕吐

 苦kǔ

 ⒈跟"甜"、"甘"相对,像黄连或胆计那样的滋味~药。~菜。

 ⒉灾难,艰难,劳累~难。艰~。劳~。辛~。能吃~。~中求乐。~尽甘来。

 ⒊为某种事物所苦~旱。~雨。~恼。~于病痛。

 ⒋深沉地,耐心地,竭力地~思冥想。~口婆心。~求真理。刻~学习。~战能过关。

 ⒌使受苦这回可~了他。

 ⒍

 ⒎

 ⒏

 ⒐

 ⒑

 苦gǔ 1.粗劣。 2.止,息。

 苦hù 1.地名。春秋楚邑,汉初置淮阳国,属陈县,东晋咸康三年改名谷阳。故城在今河南省鹿邑县东。
"吞"字解释:吞〈动〉

 (形声。从口,天声。本义咽下)

 同本义 

 吞,咽也。--《说文》

 吞舟大鱼也。--《后汉书·杜笃传》注

 吞长江。--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与风水相吞吐。--宋·苏轼《石钟山记》

 气吞万里如虎。--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又如吞炭(吞咽火炭毁嗓子);吞舌(闭口结舌不言);吞舟(吞航。吞舟之鱼,能吞舟的大鱼);吞刀刮肠(喻痛下决心,改过自新);吞牛(比喻少年气概豪迈);吞咀(吞食);吞下一条

 鳝鱼

 吞并,消灭掉 

 吞,灭也。--《广雅》

 兼有吞周之意。--《战国策·西周策》

 而交吞揆之

 吞tūn

 ⒈不嚼或不细嚼,整个咽下去~咽。~下去。囫囵~枣。

 ⒉兼并,侵占~灭。并~。侵~。

 ⒊忍受,不发作忍气~声。

 ⒋

 吞tiān 1.姓。
"甘"字解释:甘〈形〉

 (会意兼指事。小篆从口,中间的一横象口中含的食物,能含在口中的食物往往是甜的、美的『字部首之一,从甘”的字往往与甜”、美味”有关。本义味美)

 同本义 

 甘,美也。--《说文》

 稼穑作甘。--《书·洪范》

 以甘养肉。--《周礼·疡医》

 甘胜碱。--《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秦王饮食不甘。--《韩非子·存韩》

 何向者视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清·周容《芋老人传》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又如甘肥(味美香浓的食品);甘味(甘肥。美味);甘膳(珍馐美味);甘馨(美味

 甘gān

 ⒈甜,跟"苦"相对~薯。~泉。~霖。苦尽~来。〈喻〉美好,味道好~美爽口。

 ⒉自愿,乐意~愿。~心情愿。俯首~为孺子牛。

 ⒊欢乐,幸福同~共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