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鹘仑吞枣

把枣子整个儿吞下,不细嚼辨味。常比喻在学习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

鹘仑吞枣

读音(发音): hú lún tūn zǎo

详细解释(意思):把枣子整个儿吞下,不细嚼辨味。常比喻在学习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

出处(典故): 宋·朱熹《答许顺之书》今动不动便先说个本末精粗无二致,正是鹘仑吞枣。”

示例:

鹘仑吞枣成语接龙

第一个字为"鹘"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仑"的成语

成语"鹘仑吞枣"逐字解释

"鹘"字解释:鹘 gu

 鹘鸼,鹘鸠

 

 鹘  hu

 鸷鸟名。即隼 

 山上栖鹘。--宋·苏轼《石钟山记》

 俊鹘抟水禽。--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山中栖鹘。

 又如鹘雕(即斑鸠);鹘人(饲养猎鹰的人)

 鹘 

 

 大家鹘得眼白,坐着喘息。--清·张南庄《何典》

 鹘仑吞枣

 

 

 鹘gǔ

 ⒈

 ⒉见hú。

 鹘hú

 ⒈鸟名。一种小鸠。似山鹊而小,短尾,青黑色,多声。古书上说的一种鸟即"隼"。
"仑"字解释:仑 

 思 

 仑,思也。--《说文》

 自我反省检讨 

 浙江令人自反省者,曰肚里仑一仑。--《新方言·释言》

 仑

 见昆仑”

 仑(侖、

 ⒉崙)lún

 ⒈条理,次序。

 ⒉

 ⒌。
"吞"字解释:吞〈动〉

 (形声。从口,天声。本义咽下)

 同本义 

 吞,咽也。--《说文》

 吞舟大鱼也。--《后汉书·杜笃传》注

 吞长江。--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与风水相吞吐。--宋·苏轼《石钟山记》

 气吞万里如虎。--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又如吞炭(吞咽火炭毁嗓子);吞舌(闭口结舌不言);吞舟(吞航。吞舟之鱼,能吞舟的大鱼);吞刀刮肠(喻痛下决心,改过自新);吞牛(比喻少年气概豪迈);吞咀(吞食);吞下一条

 鳝鱼

 吞并,消灭掉 

 吞,灭也。--《广雅》

 兼有吞周之意。--《战国策·西周策》

 而交吞揆之

 吞tūn

 ⒈不嚼或不细嚼,整个咽下去~咽。~下去。囫囵~枣。

 ⒉兼并,侵占~灭。并~。侵~。

 ⒊忍受,不发作忍气~声。

 ⒋

 吞tiān 1.姓。
"枣"字解释:枣 

 (会意。从双朿。朿,木芒。枣树多刺。本义枣树)

 同本义 

 枣,羊枣也。--《说文》

 枣有十一名,羊枣其一也。--《尔雅》

 衣巾落枣花。--宋·苏轼《浣溪沙》

 枣树所结的果实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诗·豳风·七月》

 梨栗枣柿。--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又如枣核(枣子的核);枣菜(枣子与蔬菜);枣脯(枣子制成的果干);枣榛(枣子与榛子);枣实(枣子);枣蔬(枣子与蔬菜)

 枣(棗)zǎo

 ⒈

 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