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薏苡之谤

比喻被人诬蔑,蒙受冤屈。

薏苡之谤

读音(发音): yì yǐ zhī bàng

详细解释(意思):比喻被人诬蔑,蒙受冤屈。

出处(典故): 《旧唐书·王珪杜正伦等传论》正伦以能文被举,以直道见委,参典机密,出入两宫,斯谓得时。然被承乾金带之讥,孰与夫薏苡之谤,士大夫慎之。”

示例: 是知瓜李之嫌,~,斯不可忘。★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好及第恶登科》

薏苡之谤成语接龙

第一个字为"薏"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苡"的成语

成语"薏苡之谤"逐字解释

"薏"字解释:薏 

 薏苡的省称 

 莲子的心,即莲子中的青嫩胚芽 

 莲青皮,果白,子为的;的中有青为薏。--《尔雅》

 薏米

 

 薏yì
"苡"字解释:见薏苡”。如薏仁(薏苡之仁);薏米(苡仁)

 苡米

 见薏米”

 苡yǐ
"之"字解释:之 

 (会意。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之,出也。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

 之zhī

 ⒈到,往由京~川。不知所~。

 ⒉代词。代替人或物爱~重~。取~不尽,用~不竭。

 ⒊代词。这,此,或虚指~子于归(这个女子出嫁)。久而久~。

 ⒋在形容词、名词等之后,跟"的"相当。〈表〉修饰或领属关系光荣~家。四分~三。两年~后。羔羊~皮。中国~富强。人民~英勇。

 ⒌用于主谓结构中间,使其变为偏正结构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⒍文言虚词~乎者也矣焉哉。
"谤"字解释:谤 

 (形声兼会意。从言,旁声。本义在背后公开地议论或批评某人的短处)

 同本义 

 谤,毁也。--《说文》。按,谤者道人之实,事与诬谮不同。大言曰谤,小言曰诽,曰讥。

 厉王虐,国人谤王。--《国语·周语上》

 有能谤讥于市朝。--《战国策·齐策》

 以致天下怨谤也。--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又如谤书(攻击别人或揭发别人隐私的文书;亦专指《史记》)

 诽谤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是故事修而谤兴。--唐·韩愈《原毁》

 又如谤言(公开指责他人的话。同

 谤 bàng

 ①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厉王虐,国人~王。(《国语·周语上》)

 ②诽谤~书(诽谤人的信件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