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衔悲茹恨

衔含。茹吃。胸中藏有悲痛与仇恨。亦作衔悲蓄恨”。

衔悲茹恨

读音(发音): xián bēi rú hèn

详细解释(意思):衔含。茹吃。胸中藏有悲痛与仇恨。亦作衔悲蓄恨”。

出处(典故):

示例:

成语"衔悲茹恨"逐字解释

"衔"字解释:衔 

 口含 

 蟾蜍衔之。--《后汉书·张衡传》

 又如燕子衔泥;衔环相报(衔环);衔刀(口中叼刀);衔土(口含泥土);衔口垫背(古代一种殓葬习俗给死人口含珠、玉或米。死尸褥下放钱)

 怀藏 

 衔之次骨。--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如衔恩(感恩);衔悔(怀有悔恨之心);衔匿(深藏在心里);衔恤(心怀忧伤);衔哀(心怀哀痛)

 奉接,接受 

 贾昌衔保家活命之恩,无从报效。--《醒世恒言》

 又如衔命(奉行命令)

 把两物互相接起来或缚住 

 且把粮车首尾衔,权做寨栅。--《水浒全传》

 包含,

 衔xián

 ⒈马嚼子勒紧~。

 ⒉用嘴含,包含,含有结草~环。~花。~远山。

 ⒊藏在心中,怀恨~悲。~恨。

 ⒋奉,接受~命。

 ⒌相接~接。

 ⒍职位,职称职~。头~。官~。军~。大使~。
"悲"字解释:悲 

 (形声。从心,非声。本义哀伤;痛心)

 同本义 

 悲,痛也。--《说文》

 悲,伤也。--《广雅》

 忧心且悲。--《诗·小雅·鼓钟》

 我心伤悲。--《诗·召南·草虫》

 并于肺则悲。--《素问·宣明五气篇》

 至于悲谷。--《淮南子·天文》。注西南方之大壑也。言深峻,临其上令人悲思,故名。”

 何哭之甚悲也。--晋·干宝《搜神记》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长歌行》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又如悲怆(悲伤);悲怨(悲痛怨恨);悲惋(悲伤惋惜);悲吟(悲伤哀叹);悲忧(悲

 悲 bēi

 ①哀伤~哀、~喜交集。

 ②怜悯慈~。

 【悲惨世界】法国作家雨果的长篇小说。写失业者冉阿让受主教感化而成为市长的故事,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表现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

 【悲怆】悲伤曲调~低沉。

 【悲悼】悲伤悼念。

 【悲愤填膺】悲痛和愤怒充满胸膛。膺胸。

 【悲欢离合】悲哀和欢乐,别离和团聚。泛指生活中的种种遭遇和心情人有~。

 【悲剧】

 ①戏剧类别之一,以表现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主人公的悲惨结局为基本特点。

 ②比喻不幸的遭遇。

 【悲苦】悲哀痛苦。

 【悲戚】悲痛哀伤。

 【悲切】悲痛;悲哀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

 【悲天悯人】对社会腐败和人民疾苦感到悲愤不平。

 【悲恸】极其悲哀伤心~欲绝。

 【悲喜交集】见【悲喜交加】。

 【悲喜交加】悲痛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又作悲喜交集。

 【悲喜剧】戏剧类别之一。兼有悲剧、喜剧因素。多指结局圆满的戏剧。通常在轻松的喜剧形式下展示深刻的悲剧性内容。

 【悲辛】悲痛辛酸。

 【悲咽】悲哀哽咽。

 【悲壮】(声音、诗文等)悲哀而雄壮。
"茹"字解释:茹 

 (形声。从苃,如声。本义吃)

 同本义 

 茹,食也。吴越之间,凡贪饮食者谓之茹。--《方言》。注今俗呼能粗食者为茹。”

 舜之饭糗茹草也,若将终身焉。--《孟子·尽心下》

 饮其血,茹其毛。--《礼记·礼运》

 柔则茹之。--《诗·大雅·庶民》

 柔亦不茹。

 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庄子·人间世》

 茹啖其草木荑实。--明·刘基《苦斋记》

 又如茹荤饮酒(吃肉喝酒);茹毛(太古时人们连毛带血捕食禽兽);茹草(吃草);茹恨(饮恨,含恨);茹素(吃素食,不吃鱼肉等荤腥);茹菜(吃蔬菜);茹荤(本指吃葱韭等辛辣的蔬

 茹rú

 ⒈吃~素‖辛~苦。~毛饮血。〈喻〉忍~痛。

 ⒉蔬菜的总称。

 ⒊柔软柔~而寡断。

 ⒋腐臭~鱼。

 ⒌估计,度量匪~(不能估计)。
"恨"字解释:恨〈动〉

 (形声。从心,艮声。本义怀恨在心,怨恨)

 同本义 

 恨,怨也。--《说文》

 今财亡民罢,莫不怨恨。--《国语·周语下》

 役夫敢申恨。--唐·杜甫《兵车行》

 恨贯肌骨。--唐·李朝威《柳毅传》

 亡国之恨。--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又如恨命(恨恨地;拼命);恨恨(气 忿的样子);恨穷发极(愤恨到极点而发怒);恨五骂六(投骰子时的叫骂声);恨如头醋(比喻非常可恶,令人恨得切齿)

 遗憾;后悔 

 臣死不恨矣!--《史记·萧相国世家》

 故死者不抱恨而入地,生者不衔怨而受罪。--《汉书·王嘉传》

 公子恨之复返。--

 恨hèn

 ⒈遗憾,不满意~事。遗~。悔~。懊~。

 ⒉怨,仇视怨~。仇~。民族~。~之入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