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卷席而居

极言生活之不安定,随时准备逃难。

卷席而居

读音(发音): juàn xí ér jū

详细解释(意思):极言生活之不安定,随时准备逃难。

出处(典故): 唐·沈亚之《万胜岗新城录》冬,纵兵临寿春,屠马塘,走其守令狐通,焚霍丘,淮南郡邑大骇,民人卷席而居。”

示例:

成语"卷席而居"逐字解释

"卷"字解释:卷 

 (形声。从卩(甲骨文象人曲膝而跪的样子),劵声。本义膝曲)

 把物弯转成圆筒形 

 有卷者阿。--《诗·大雅·卷 阿》

 赢缩卷舒。--《淮南子·本经》。注卷,屈也。”

 漫卷诗书喜欲狂。--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卷甲而藏之。--宋·苏轼《教战守》

 又如卷舒(裹卷和舒展);卷帐(新郎在女家结婚,三日之后新婚夫妇带妆奁回到男家);卷坐(轿舆不调头,向后退称卷坐);卷戏(过去河南地方剧种之一,今已绝迹)

 席卷 

 卷石底以出。--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北

 卷(捲)juǎn

 ⒈将东西弯曲裹成圆筒形~袖子。~席子。捆~行李。

 ⒉卷成圆筒形的东西烟~儿。被盖~。

 ⒊撮起或裹住带走大风~起尘土。~入旋涡(〈喻〉被牵涉到不利的事件里)。

 ⒋量词两~报纸。三~柴草。

 卷juàn

 ⒈书籍,也指可以卷起收藏的字画手不释~。画~。

 ⒉书籍的册、本或篇章藏书万~。第四~。上~。下~。

 ⒊考试用的纸试~。阅~。数学~子。

 ⒋汇成的档案、文件~宗。案~。调~。查~。

 卷quán 1.弯曲。 2.柔弱。参见"卷然"。 3.通"婘"。美好貌。 4.通"拳"。拳头。参见"卷石"。 5.通"拳"。忠恳貌。参见"卷卷"。

 卷quān 1.冠卷,帽缘。 2.冠梁,犹今言帽盔。 3.古邑名。战国属魏。

 卷gǔn 1.君王或上公的礼服。
"席"字解释:席 

 (蓆”的古字。会意。从巾,庶省声。天子诸侯的席有刺绣镶边,故从巾。席用来待广大宾客,故从庶”省。本义供坐卧铺垫的用具◇又曾写作蓆”) 同本义 

 席,藉也。礼天子诸侯席有黼绣纯饰。--《说文》。按,即筵也。方幅如巾,故从巾。

 设莞筵纷纯,加缫,席画纯。--《周礼·司几筵》。疏初在地者一重,谓之筵。重在上者,即谓之席。”

 设之曰筵,坐之曰席。--《礼记·祭统》注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诗·邶风·柏舟》

 结发同枕席。--《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觉时之枕席。--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席(

 ⒈蓆)xí

 ⒈用草、芦苇或竹篾等编成的铺垫或遮蔽的用具草~。凉~。

 ⒉座位,职位~位。来宾~。出~(到场)。

 ⒊酒筵筵~。摆三桌~。

 ⒋凭借,倚仗。

 ⒌
"而"字解释:而 

 (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

 义 

 而,颊毛也。--《说文》

 而 

 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表示并列关系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表示递进关系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表示承接关系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

 而 ér

 ①〈古〉你;你的余知~无罪也。(《左传·昭公二十年》)、必欲烹~翁。(《史记·项羽本记》)

 ②表示并列、转折、顺接等国富~兵强、知一~不知二。

 而néng 1.能够。 2.能力,才能。 3.安定。
"居"字解释:居 

 (象形。金文字形,是踞”的本字,象人曲胫蹲踞形。本义蹲着)

 同本义◇作踞” 

 居,蹲也。从尸,古者居从古,俗居从足。--《说文》

 不宜居见长者。--《史记》

 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左传》

 居住 

 则居可知矣。--《易·系辞下》

 仁者居之。--《吕氏春秋·离俗》

 卒不居赵地。--《吕氏春秋·达郁》

 寝居直梦。--《淮南子·地形》

 居者,居其所也。--《谷梁传·僖公二十四年》

 天王出居于郑。--《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面山而居。--《列子·汤问》

 楚人

 居jū

 ⒈住~住。~民。面山而~。

 ⒉住处迁~。故~。家~何处?

 ⒊坐~中。〈引〉处于,位于~安思危。

 ⒋当,任~职。不以功臣自~。

 ⒌积蓄,储存~物积富。奇货可~。

 ⒍占,占据~高临下。二者必~其一。

 ⒎停留,固定岁月不~。

 ⒏

 ⒐

 居jī 1.语助词。

 居jù 1.通"倨"。傲慢。 2.通"锯"。参见"居牙"﹑"居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