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霞裙月帔
以云霞为裙,明月为披肩。借指仙女或美女。
霞裙月帔
读音(发音): xiá qún yuè pèi
详细解释(意思):以云霞为裙,明月为披肩。借指仙女或美女。
出处(典故): 无
示例: 无
霞裙月帔成语接龙
第四个字为"帔"的成语
成语"霞裙月帔"逐字解释
"霞"字解释:霞 (形声。从雨,叚声。本义早晚的彩云) 同本义 霞,赤云气也。--《说文新附》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云霞明灭。--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失向来之烟霞。 云霞掩映。--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又如霞举飞升(道教指修行得道者可由云霞托拥,飞升天界;亦指腾云驾雾);云霞(云彩);霞彩(云霞的彩光) 霞 指像霞一样美丽的光彩 瑶波逐穴开,霞石触峰起。--南朝宋·鲍照《登庐山望石门》 又如霞石(赤色的岩石) 霞xiá因日光斜照而呈现出红、黄、橙等色的云朝~。晚~。彩~。
"裙"字解释:裙 (形声。从衣,君声。《说文》从巾”。本义下裳,古代男女都有下裳) 古指下裳,今专指裙子 裙,下裳也。--《说文》 裙,下裳也。裙,群也,联接群幅也。--《释名》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缃绮为下裙。--《乐府诗集·陌上桑》 揽裙脱丝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出入无完裙。--唐·杜甫《石壕吏》 血色罗裙翻酒污。--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又如连衣裙;连衫裙;围裙;短裙;超短裙;裙布钗荆(形容妇女服饰俭朴);裙袄(衣裤);裙门(裙子的前幅);裙刀(压衣服用 裙(帬)qún裙子,裙儿,一种围在下身的服装围~子。连衣~。
"月"字解释:月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半月形。月”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月亮) 同本义 月,太阴之精也。象上下弦阙形。--《说文》 月之从星,则以风雨。--《书·洪范》 礼月与四渎于北门外。--《仪礼·觐礼》 月虚而鱼脑减。--《淮南子·天文》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诗·小雅·天保》 又如月满则亏,水满则盈(喻指作事应适可而止,做得过分,就会走向反面);月上半阑残(指夜已深);月老冰人(月下老人);月”字流觞(酒令的一种。令中必带月”字);月日( 月亮和太阳);月晕(月亮周围的光圈);月影(映于水中或隐约如于云间的月亮 月yuè ⒈指月球(月亮,月儿),地球的卫星明~。 ⒉像月亮的形状或颜色的~饼。~琴。牙~刀。~白(淡蓝色)。 ⒊时间单位一年分为十二个~。 ⒋按月的~经。~刊。购~票。按~报表。 ⒌ ⒍ ⒎ ⒏
"帔"字解释:帔〈名〉 (形声。从巾,皮声。巾,裹头或缠束、覆盖用的织物。本义裙) 同本义 弘农谓裙帔也。--《说文》 古代披在肩背上的服饰。妇女用的帔绣着各种花纹,大领对襟 指帔子和裙袄);凤冠霞帔 一种类似僧人袈裟的衣服 其服黄帔,乃是古贤之衣。--《笑道论》 帔 pèi〈古〉披在肩背上的服饰。 帔pī 1.戏曲传统服装。剧中帝王﹑后妃﹑将相﹑官绅的便服。大领,对襟,水袖,左右胯下开衩,其颜色与图案花纹,因人物身份而异。女帔长仅及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