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秉节持重

保持节操,谨慎稳重。

秉节持重

读音(发音): bǐng jié chí zhòng

详细解释(意思):保持节操,谨慎稳重。

出处(典故): 《后汉书·伏湛传》[伏湛]遭时反覆,不离兵凶,秉节持重,有不可夺之志。”

示例:

成语"秉节持重"逐字解释

"秉"字解释:秉 

 (会意。从又,从禾,表示以手持禾。又”篆体象一只手。本义禾把,禾束)

 同本义 

 秉,禾束也。--《说文》

 彼有遗秉。--《诗·小雅·大田》

 或取一秉秆焉。--《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又如秉穗(收稻时遗留在田中的禾把与禾实);秉握(一握稻把。言数量少)

 量词。十六斛。如秉刍(十庾数量的草把)

 通柄”。权力,权柄 

 治国不失秉。--《管子·小匡》

 国子实执齐秉。--《左传·哀公十七年》

 秉 

 手拿着,手持(是一只手从旁边拿着小物) 

 秉,执也。--《尔雅

 秉 bǐng

 ①手持~烛夜游。

 ②掌握;把持~权。

 ③姓。

 【秉承】承受(意图、旨意等)。又作禀承。

 【秉公】按公认的道理或平等的标准#办事。

 【秉性】性格~贤良。
"节"字解释:节

 --用于节骨眼”、节子”等复音词中

 节骨眼,节骨眼儿

 榞枅祵溃樬蕩畧?
 

 做工作要抓住节骨眼儿,别乱抓一气

 节子

 

 节 

 (形声。从竹,即声。本义竹节)

 同本义。泛指草木枝干间坚实结节的部分 

 節,竹约也。--《说文》

 苞笋抽节。--左思《吴都赋》

 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晋书·杜预传》

 其于木也,为坚多节。--《易·说卦》

 又如节根(草木的节与根);节旄(竹节上所缀

 节(節)jiē

 ⒈

 ⒉见jié。

 节(節)jié

 ⒈植物茎上分枝长叶的部位。特指竹节枝~。〈引〉人或动物的骨节肘关~。

 ⒉时节,季节寒暑易~。〈引〉节日春~。八一建军~。十一国庆~。重阳~。

 ⒊礼度礼~。

 ⒋事项,事物的分段情~。章~。

 ⒌音乐、舞蹈中有规律的强弱、长短、快慢等的表现~奏。~拍。

 ⒍省减,限制,管辖~约。~制生育。这个兵团归他~制。〈引〉择要摘取~录几条。~译本。

 ⒎

 ⒏操行,操守~操。革命晚~。时穷~乃见(时穷困难时)。

 ⒐〈古〉使臣出使外国时所持的凭证符~。旌~◇称出使外国的人为"使节"。

 ⒑量词两~课。四~电池。五~火车。

 ⒒一种用竹编的古乐器击~。

 ⒓航行速度单位,符号kn,1节=1浬/时。

 ⒔船舰划分锚链的长度单位,1节=2.5米锚链。

 ⒕

 ⒖见jiē。
"持"字解释:持 

 (形声。从手,寺声。本义拿着)

 同本义 

 持,握也。--《说文》

 持弓矢审固。--《礼记·射义》

 有持盈。--《国语·越语》

 客持头往见楚王,王大喜。--晋·干宝《干将莫邪》

 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战国策·燕策》

 又如持仗(手持武器);持斧操斤(拿着斧头);持笔;持戟

 引申为掌握;控制 

 悖乱不可以持国。--《吕氏春秋·察 今》

 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韩非子·五蠹》

 又如主持(负责掌握或处理);持事(管理事务);持权(掌权)

 保守,保持 

 持久者知止足也。--《后

 持 chí

 ①拿着;握着~枪。

 ②保持住~久。

 ③掌管;料理主~、~家。

 ②对抗相~不下。

 【持家】料理家务~有方。

 【持久战】持续时间较长的作战。通常是在一方较强大并企图速战速决的条件下,另一方采取逐步削弱敌人、最后战胜敌人的战略方针而形成的。

 【持平】

 ①公正;没有偏向。

 ②指某一时期的数额同所相比时期的数额没有增加或减少,大致相等。

 【持球】

 ①排球比赛规则。球在运动员腰部以上任何部位停留时间较长,或捞球、捧球等,皆为持球。

 ②手球运动技术名词。是射门和传球的准备。包括单手持球和双手持球。

 【持续】连续不断最近以来、高温。

 【持续音】〈音〉指上方声部的进行脱离了低音的和弦结构,低音部采用延长音或重复音的手法来持续主音或属音。上方声部的进行一般都要还原到与低音相吻和的和弦来结束

 。持续音用于多声部音乐,有主音持续音、属音持续音与二重持续音等。

 【持斋】宗教信仰者遵守不吃荤或其它某种食物的戒律。

 【持之以恒】长期坚持下去。

 【持之有故】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有根据。

 【持重】举动谨慎稳重老成~。

 持chí

 ⒈拿着,撑住,支撑~笔。~刀。支~。扶~。

 ⒉掌握,经管~政。主~。勤俭~家。

 ⒊遵守不变~久。~续。坚~。保~。独~己见。~之以恒。

 ⒋对抗,各不相让相~不下。各~己见。

 ⒌控制,挟制劫~。
"重"字解释:重  chong

 (字源见重”)

 重复,重叠 

 四阿重屋。--《考工记·匠人》。注复笮也。”

 设重帘。--《周礼·掌次》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屈原《涉江》

 王无重世之德。--《史记·春申君传》

 重金兼紫。--《后汉书·吕强传》

 圜有九重,孰营度之?--《楚辞·天问》

 又如这两个例子重了;重句(重复的文句);重字(重复的字);重卦(重叠八卦);重席(重叠的垫席);重轩(双重栏杆)

 双,成对 

 盖二以重。--《仪礼·少牢礼》

 又如重五(阴历五月初五日,即端阳节);重瞳(传说舜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