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敲榨勒索

依仗势力或抓籽柄进行恐吓,用威胁手段索取财物。同敲诈勒索”。

敲榨勒索

读音(发音): qiāo zhà lè suǒ

详细解释(意思):依仗势力或抓籽柄进行恐吓,用威胁手段索取财物。同敲诈勒索”。

出处(典故):

示例:

第二个字为"榨"的成语

成语"敲榨勒索"逐字解释

"敲"字解释:敲 

 (形声。从攴,高声。攴,轻击。象手(又)拿小棍轻击的样子。本义敲击,叩打)

 同本义 

 敲,击头也。--《说文》

 夺之杖以敲之。--《左传·定公二年》。释文击声也。”

 下见共王五伯,将敲其头矣。--《吕氏春秋·当务》

 僧敲月下门。--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欲着敲字。

 作推敲之势。

 作敲字佳矣。

 敲剥天下。--清·黄宗羲《原君》

 又如敲扑(拷打);敲丝(银子。古时银锭上面都敲有圆纹,故称);敲枰(下棋);敲翻(打断)

 推敲 

 敲qiāo

 ⒈击,打~门。~锣。~边鼓(〈喻〉从旁帮人说话)。

 ⒉讹诈骗取财物或抬高价格~诈。~竹杠。
"榨"字解释:榨 

 压出物体里汁液的器具 

 榨,打油具也。--《广韵》

 又如榨斗(榨取蔗糖的器具之一);榨床(榨糖、榨油等器具的底座);榨盘(榨的部件之一)

 榨 

 挤压 

 

 天晴好薅草,落雨好榨苕。--《中国谚语资料》

 榨zhà

 ⒈压挤出物体内液汁的器具油~。

 ⒉使力压挤出(液汁)来~油。~甘蔗汁。
"勒"字解释:勒〈名〉

 (形声。从革,力声。从革”,表示与皮革有关。本义套在马头上带嚼子的笼头)

 同本义 

 勒,马头络衔也。--《说文》

 勒面绩总。--《周礼·巾车》

 案勒一具。--《汉书·匈奴传》。注马辔也。”

 弓矢鞍勒。--《后汉书·乌桓鲜卑传》

 缨辔贝勒。--《仪礼·既夕礼》

 又如马勒;勒面(古代马面饰)

 对数能量损失,中子能量损失的一种量度,等于中子初始能量与在慢化过程中任一点上能量之比的自然对数值 

 勒克司的简称(照度单位) 

 姓。

 勒 〈动〉

 约束;收紧缰绳以止住马骡等或使马转身 

 勒lēi

 ⒈使用绳索等捆住或套住,再拉紧捆好~紧。

 勒lè

 ⒈带嚼子的笼头鞍~一具。〈引〉约束,强制教~子孙。敲诈~索。~令赔退。

 ⒉拉住缰绳不使前进悬崖~马。

 ⒊统帅,率领~兵。

 ⒋雕刻~铭。~石。
"索"字解释:索 

 (会意。意为用绳子把木头束起。于省吾认为是绳索。本义大绳子)

 同本义 

 索,草有茎叶可作绳索。--《说文》

 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司马迁《报任安书》

 鹿裘带索,鼓琴而歌。--《列士·天瑞》

 追讨南度河,使军吏田晏、夏育慕先登,悬索相引。复战于罗亭,大破之。--《后汉书·段颍传》

 昼尔于茅,宵而索総。--《诗·豳风·七月》

 又如索苇(用苇作成的绳索);索头(绳头);索桥(用绳索连结两岸的桥)

 人的发辫 

 法度 

 皆启以商政,疆以周索。--《

 索suǒ

 ⒈粗大的绳子竹~。铁~桥。麻~子。

 ⒉求取,搜寻求~。搜~。

 ⒊要,讨取~要。~取。~价。~钱。

 ⒋尽,毫无蓄积~。~然无味。

 ⒌孤独~居。

 ⒍

 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