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敲冰求火

敲开冰找火。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

敲冰求火

读音(发音): qiāo bīng qiú huǒ

详细解释(意思):敲开冰找火。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

出处(典故): 《大光明藏经》下卷敲冰求火,论功不遂。”

示例:

成语"敲冰求火"逐字解释

"敲"字解释:敲 

 (形声。从攴,高声。攴,轻击。象手(又)拿小棍轻击的样子。本义敲击,叩打)

 同本义 

 敲,击头也。--《说文》

 夺之杖以敲之。--《左传·定公二年》。释文击声也。”

 下见共王五伯,将敲其头矣。--《吕氏春秋·当务》

 僧敲月下门。--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欲着敲字。

 作推敲之势。

 作敲字佳矣。

 敲剥天下。--清·黄宗羲《原君》

 又如敲扑(拷打);敲丝(银子。古时银锭上面都敲有圆纹,故称);敲枰(下棋);敲翻(打断)

 推敲 

 敲qiāo

 ⒈击,打~门。~锣。~边鼓(〈喻〉从旁帮人说话)。

 ⒉讹诈骗取财物或抬高价格~诈。~竹杠。
"冰"字解释:冰 

 (会意。从仌,从水。金文作仌”。金文字形表示水凝成冰后,体积增大,表面上涨(上拱)形。《说文》冻也,象水凝之形”。小篆繁化,增加水”变成。从仌”从水”

 的会意字,于是仌”就专用作部首。本义水冻结而成的固体)

 同本义 

 冰,水坚也。--《说文》

 履霜坚冰至。--《易·坤》

 迨冰未泮。--《诗·邶风·匏有苦叶》

 冰者,阴之盛而水滞者也。--《汉书·五行志》

 冰,水为之。--《荀子·劝学》

 冰解而冻释。--《管子·五行》

 公徒释甲,执冰而踞。--《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又如冰扳(冰镇);冰麝(冰片与
"求"字解释:求 

 (《说文》以求”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义皮

 衣)

 裘”的古字。皮衣 

 乐正求。--《汉书》

 姓

 求 〈动〉

 请求;干请;乞助 

 求,乞也。--《增韵》

 因留怀王以求割地。--《史记·屈原列传》

 求救于齐。--《战国策·赵策》

 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齐策》

 求其能千里也。

 求救于孙将军。--《资治通鉴》

 又如求浼(请求;央求);求神福(祈求神灵保佑;祝福);求张良,拜

 求qiú

 ⒈寻找,想办法得到~解。~学。寻~。精益~精。上下~索。

 ⒉恳请,乞助~人。~救。请~。乞~。

 ⒊需要需~。要~。供~相应。
"火"字解释: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说文》

 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春秋·元命苞》

 离为火。--《易·说卦》

 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左传·昭公九年》

 火,日气也。--《论衡·诘术》

 人火曰火,天火曰灾。--《左传·宣公十六年》

 国曰灾,邑曰火。--《谷梁传·昭公九年》

 大者曰灾,小者曰火。--《公羊传·襄公九年》

 火烧令坚。--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火令药熔。

 又如火链(

 火huǒ

 ⒈物体燃烧时所发的光和焰烈~熊熊。若~灼人。〈喻〉紧急~速增援。十万~急。

 ⒉焚烧~攻。〈喻〉急躁,发怒~气大。他冒~了。莫发~嘛。

 ⒊红色~鸡。

 ⒋同"伙"~伴。

 ⒌兴隆生意~起来了。

 ⒍中医指引起发炎、红肿、烦躁等症状的病因上~了。要败~。

 ⒎五行之一金木水~土。

 ⒏〈古〉兵制,十人为"一火"。

 ⒐枪炮弹药军~库。开~炮轰。

 ⒑

 ⒒

 ⒓

 ①作战时双方枪炮子弹交接的地带。〈喻〉斗争最尖锐最激烈的地方。

 ②电路中输送电的电源线。

 ⒔

 ⒕

 火huō 1.方言。缺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