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足尺加二

比喻过分、过头。

足尺加二

读音(发音): zú chǐ ji?èr

详细解释(意思):比喻过分、过头。

出处(典故): 高阳《慈禧前传》十在恭王自己接见的贺客中,有人说要请大格格出来,以公主的身份,接受叩贺;只这原是足尺加二的趋奉,但正如俗话所说的,‘马屁拍在马脚上’,惹得恭王大为不悦。”

示例:

成语"足尺加二"逐字解释

"足"字解释:足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方口象膝,下面的止”即脚,合起来指整个脚。本义脚)

 (同本义。秦汉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但在书面语中,多用足”) 

 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说文》。按,膝下至跖之总名也。从止,即趾字,从口,象膝形。

 震为足。--《易·说卦》

 足恭而口圣。--《大戴礼记》

 手足胼胝,面目黧。--《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韩非子》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劝学》

 折臂断足。--清

 足zú

 ⒈脚~迹。手舞~蹈。

 ⒉满,够量,充分满~。~够。充~。富~。

 ⒊补上补~。以昼~夜。

 ⒋完全此项工作一人~可完成。

 ⒌尽情地,尽量地他们~玩了半天。

 ⒍值得不~为奇。微不~道。

 ⒎够得上这本书~有八万字。

 ⒏

 足jù 1.(今读zú)补足;凑满。 2.拥,增益。参见"足本"。 3.过分。参见"足恭"。
"尺"字解释:尺  chi

 (指事。小篆,从尸,从乙。尸”象人卧的形象。乙”是个标识,周制寸、咫、尺、仞、寻、常诸度,皆以人之体为法。本义十寸)

 同本义,量词。长度单位 

 尺,十寸也。人手却十分动脉为寸口。十寸为尺,所以指斥规榘事也。--《说文》

 按,古代长度单位。各代制度不一。如尺一(尺一板、尺一书、尺一牍、尺一诏等都是指诏书。古时诏板长一尺一寸,故称天子的诏书为尺一”。尺一”又指书信)

 

 尺 chě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2'。参看

 【工尺】。又见chǐ。

 尺 chǐ

 ①长度单位。

 ②市尺合1/3米。

 ③泛指量长度和画图的器具丁字~。

 ④像尺的东西。计算~。又见chē。

 【尺八】古代竹制管乐器。管长一尺八寸,故名。有六指孔,另一孔蒙竹膜,竖吹。宋代后不用。今仍流行于日本,形制稍异。

 【尺带珠丹】(697-754)吐蕃赞普。在位期间,国力强盛,曾向唐求婚和亲,唐中宗以养女金城公主远嫁吐蕃。730年,与唐会盟,734年分界立碑,约以互不侵犯。

 【尺牍】文体名称。即书信。牍古代书写用的木简。作书信用的木简约长一尺。

 【尺短寸长】(由于应用在不同的地方)一尺也有显短的时候,一寸也有显长的时候。比喻每个人或各种事物都有长处也有短处。

 【尺规】直尺和圆规的统称。

 【尺规作图】以直尺和圆规为工具,按照作图公法所允许的范围加以有限次组合而完成的作图方法。

 尺chě

 ⒈旧时乐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2"。

 尺chǐ

 ⒈长度单位。市尺一~为十寸,十~为一丈。三市~为一米。

 ⒉量长短的器具竹~。钢~。

 ⒊一种制图用具放大~。丁字~。

 ⒋像尺的东西仿~。镇~(压纸用)。

 ⒌中医切脉部位之一脉三部,寸关~。

 ⒍

 ⒎

 ⒏

 ⒐
"加"字解释:加〈动〉

 (会意。从力,从口。本义添枝加叶说假话、虚报)

 同本义 

 加,语相增加也。--《说文》

 君子称其功以加小人。--《左传·襄公十三年》

 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论语》

 弗敢加也。--《左传·庄公十年》

 又如加叶添枝(加油添醋,加油加醋,加油添酱。为了夸张或渲染的需要,在叙述或转述时,增添原来没有的内容);加诸(诬谤;凌驾于;乱说);加诬(虚构诬陷)

 增加

 臂非加长。--《荀子·劝学》

 声非加疾。

 何以复加。--《汉书·李广苏建传》

 加其土封。--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加jiā

 ⒈把两个以上的数目或东西合在一起三~二等于五。汤内~盐~味精。

 ⒉增多,增大或增高~多。~快。~高。

 ⒊添上~上。~注释。

 ⒋施以某种动作严~管理。略~思索。

 ⒌更,超过到的人又~少了。~人一等。

 ⒍

 ⒎
"二"字解释:二 

 (会意。古文字二用两横画表示,是原始记数符号)

 一加一的和 

 二,地之数也。从耦一,会意。古文又从弋。--《说文》

 因二以济民行。--《易·系辞》。虞注谓乾与坤也◇世官书以贰为之,为防奸易。”

 赐也闻一以知二。--《论语·公冶长》

 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韩非子·五蠹》

 又如二加四得六;总数为二;二府(大肠和小肠;二太爷);二形(男女两性);二难(指难兄难弟,即蔡、宋两御史);二仪(两仪。指天地、阴阳);二纪(二十四年。一纪为十二年);二

 氏(释教与道教);二军(汉代禁卫军之南军和北军);二南(原指《诗经》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