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顿干坤
乾坤卦名,象征天地,阴阳等。治理国家,使混乱的局面变得有秩序。
整顿干坤
读音(发音): zhěng dùn gàn kūn
详细解释(意思):乾坤卦名,象征天地,阴阳等。治理国家,使混乱的局面变得有秩序。
出处(典故): 无
示例: 无
整顿干坤成语接龙
第二个字为"顿"的成语
成语"整顿干坤"逐字解释
"整"字解释:整 (会意兼形声。从攴从束从正,正亦声。攴是敲打,束是约束,使之归于正∠起来表示整齐。本义整齐) 同本义 整,齐也。--《说文》 整设于屏外。--《礼记·月令》。注整,正列也。” 以乱易整,不武。--《左传·僖公三十年》 又如整娖(整齐,条理分明);整立(整齐地矗立);整扮(打扮整齐);整设(整齐阵列);整蔚(整齐而华丽) 端正,端庄 王夷甫容貌整丽,妙于谈玄。--《世说新语》 又如整心(正心,端正思想);整秀(端庄俊秀);整身(身体端正,穿戴整齐);整美(端正美好) 整个;完整;全部在内 整zhěng ⒈不乱,有秩序~齐。~洁。 ⒉全的,不残缺~体。~天~夜。~套设备。完~无缺。 ⒊收拾,使有条理,使健全或正常起来~理。~顿。~训。~风。~饬。 ⒋弄,搞,治理莫把书~坏了。~修。~治。 ⒌使吃苦头~人终害己。 ⒍ ⒎
"顿"字解释:顿 (形声。从页,屯声。从页”,表示与头有关。本义叩头,磕头) 同本义 顿,下首也。--《说文》 二曰顿首。--《周礼·大祝》。注拜头叩地也。” 又如顿颡(屈膝下拜,以额叩地,多在请罪投降时用);顿筑(以头或物撞地);顿头(磕头);顿膝(下跪) 用脚底或用脚使劲往下踩 顿足失色。--《聊斋志异·促织》 牵衣顿足拦道哭。--唐·杜甫《兵车行》 又如顿脚;顿足(以足跺地。形容着急、悲痛的样子) 倒下,跌倒 故兵不顿而利可全。--《孙子·谋攻》 又如顿仆(僵仆);顿落(低落);顿碌(折腾);顿毙(倒毙) 顿 dùn ①稍停停~。 ②忽然;立刻~悟。 ③用头或手叩地~首。 ④处理;安置安~。 ⑤量词。用于吃饭、劝说等行为的次数三~饭。 ⑥书法上指用力使笔着(zhuó)纸而暂不移动。 ⑦姓。 【顿挫】停顿转折。多形容声音和谐悦耳,节奏感强。 【顿号】标点符号的一种,即'、',表示一句话中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 【顿开茅塞】见【茅塞顿开】。 【顿然】忽然;一下子。 【顿首】叩头;磕头。旧时多用于书信的起头或末尾。 【顿音】缩短音符时值,使音与音不相连贯的一种奏(唱)法。听起来富于弹跳性。又称断音。 顿dú 1.见"冒顿"。
"干"字解释:干〈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叉子一类的猎具、武器,本是用于进攻的,后来用于防御。本义盾牌) 同本义 盾,自关而东或谓之干。--《方言》九 朱干玉戚以舞大武。--《礼记·祭统》。注朱干,赤盾。” 司干。--《周礼·春官·序官》 礼义以为干橹。--《礼记·儒行》。注干橹,小榡大榡也。” 能执干戈以卫社稷。--《礼记·檀弓下》 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韩非子·五蠹》 又如∶干羽(盾牌和雉羽,供乐舞之用);干革(干即盾;革即甲胄类。泛指兵器);干橹(小盾大盾);干戎(兵戎。通称兵器、军队) 岸;水畔 干gān ⒈盾牌执~。~戈(泛指兵器)。 ⒉冒犯,冲犯~法官。〈引〉冲哭声直上~云霄。 ⒊牵连,涉及~连。不相~。 ⒋强行过问,硬管~涉。~预。 ⒌求取,追求~求。 ⒍ 岸,水边湖~。江~。 ⒎ ⒏ ⒐ ⒑ ⒒ 。 ⒓无水份或少水份的,跟"湿"相对~燥。~谷子。~麦草秆。 ⒔水份少的食品饼~儿。豆腐~。 ⒕尽净,枯竭,空虚~杯。~涸。外强中~。 ⒖徒劳,白白地~坐。~等这么久。不要~着急。 ⒗拜认的亲属关系~爸爸。~女。 ⒘待慢,不理睬真没想到,他会~起我们。 ⒙忿恨话,使对方难堪他~了我一顿。"乾"另见qián㈠。⒚ 干gàn ⒈主体,重要的部分树~。躯~。 ⒉做,办,搞~事。说~就~。大~快上。 ⒊有才能的,善于办事的~练。才~。 ⒋ ⒌干部(公务员)的简称~群关系。 ⒍〈方〉坏,糟这事办~了。 干hán 1.井垣,井栏。 干gǎn 1.小竹。
"坤"字解释:坤 (形声。从土,申声。本义八卦之一,象征地) 地,大地 坤,地也,易之卦也。--《说文》 坤,土也。--《左传·庄公二十二年》 坤也者,地也。--《易·说卦》 山岳河渎,皆坤之灵。--《宋书·乐志》 又如坤元(坤的元始之德,指大地资生万物之德);坤母(地;火);坤后(地);坤珍(象征大地的符瑞);坤轴(想像中的地轴);坤维(地维。指大地的四方);坤仪(大地。同坤舆) 《易》卦名 八卦之一 坤为地、为母、为布、为釜、为吝啬。--《易·说卦》 又如坤卦(八卦之一,代表地); 坤(堃)kūn ⒈八卦之一,代表地。 ⒉女性的,阴性的~伶。~包。~衣。 "堃"多见于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