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杀鸡取蛋

比喻贪图眼前微小的好处而损害长久的利益。亦作杀鸡取卵”。

杀鸡取蛋

读音(发音): shā jī qǔ dàn

详细解释(意思):比喻贪图眼前微小的好处而损害长久的利益。亦作杀鸡取卵”。

出处(典故):

示例:

杀鸡取蛋成语接龙

第四个字为"蛋"的成语

成语"杀鸡取蛋"逐字解释

"杀"字解释:杀 

 (形声。从殳,杀声。古字作杀”,甲骨文字形,在人(大)的下方做上一个被剁的记号,表示杀。殳兵器。从殳表示与杀有关。本义杀戮)

 同本义 

 殺,戮也。--《说文》

 武王胜殷杀纣。--《墨子·三辩》

 杀气浸盛。--《吕氏春秋·仲秋》

 为杀矢。--《考工记·冶氏》

 杀其君,虔于乾溪。--《谷梁传·昭公十三年》

 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孟子·梁惠王上》

 子罕杀宋君而夺政。--《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设酒杀鸡作食。--陶潜《桃花源记》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杀(殺)shā

 ⒈弄死,使失去生命~敌。~猪。~虫剂。

 ⒉战斗~退侵略军。~出重围。

 ⒊消减,残败~风景。~威风。我花开后百花~。

 ⒋收束,断绝~帐。~尾。

 ⒌勒紧,扣紧~一~带子。

 ⒍药物等刺激身体感到疼痛擦了这种药后~得慌。

 ⒎在动词后。〈表〉程度深愁~人。喜~人。

 ⒏

 ⒐

 ①凶恶的气势~气腾腾。

 ②发泄不愉快的情绪你拿谁~气?

 杀shài 1.减省。 2.等差。 3.衰微,凋零。 4.指歉收。 5.消化;消耗。 6.细小。 7.裁去(多余的)。 8.古代套在尸体下肢上的布袋。

 杀sà 1.散落;散布。 2.古代为护城而设置的防卫据点。 3.枯干貌。

 杀shì 1.古指臣杀君﹑子杀父的行为。
"鸡"字解释:鸡 

 (形声。从鸟,奚声。本义家禽名。雄鸡可以报晓) 鸟纲雉科家禽,品种很多,喙短锐,有冠与肉髯,翅膀短,尤指普通家鸡(gallus gallus) 

 雞,知时兽也。从隹,奚声。籀文从鴅。--《说文》

 雞者,小兽,主司时起居人。--《汉书·五行志》

 食菽与雞。--《礼记·月令》

 雞曰翰音。--《礼记·曲礼》

 巽为雞。--《易·说卦传》

 工商执雞。--《周礼·大宗伯》

 鸡犬相闻。--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故人具鸡黍。--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鸡栖于厅。--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又如鸡男(雄鸡);鸡坊(养鸡场);鸡肤(鸡

 鸡(雞、鷄)jī家禽之一。头部有红色肉冠和肉髯。雄的善啼好斗,能报晓。品种很多。肉和蛋供食用养~致富。
"取"字解释:取〈动〉

 (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

 耳)

 同本义 

 取,捕取也。--《说文》

 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周礼》

 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取吴元济。--《资治通鉴·唐纪》

 斩获敌人的首级为取 

 恨君不取契丹首,金甲牙旗归故乡。--宋·苏轼《阳关词》

 拿 

 取数斗归。--三国魏·邯郸

 取qǔ

 ⒈拿,得到~书。~款。~得成绩。

 ⒉采用,选用,接受~材。录~。去粗~精。~长补短。

 ⒊寻求~乐。求~。~笑(开玩笑)。

 ⒋攻克,强夺~城。夺~。

 ⒌按一定的根据或条件做~齐。~决。

 ⒍〈古〉通"娶"。

 ⒎

 ⒏

 ⒐

 ⒑

 取qū 1.通"趋"。趋向。 2.通"趋"。疾走。 3.距离;相隔。 4.见"取虑"。
"蛋"字解释:蛋 

 禽类或龟、蛇等所产的卵 

 骂人的话 

 完蛋

 形状像蛋的东西 

 蛋 dàn

 ①家禽、鸟、龟、蛇等所产的卵;特指鸡蛋。

 ②形状象蛋的东西山药~。

 【蛋白质】由多种氨基酸结合而成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是构成生物体活质的最重要的部分,是生命的基础。由于所含的氨基酸的数量、性质和结合方式不同,可分很多种。任

 何一种蛋白质中不同氨基酸的联结顺序是高度专一的,因而具有特征性。又称朊。

 【蛋品】用蛋类制成的食品。如咸鸭蛋、松花蛋、蛋黄粉等。

 【蛋青】像青鸭蛋壳那样蓝中带绿的颜色。